民辦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2008-12-09 14:15:30
來源:
眼中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大腦卻告訴自己“它是黑的”;別人明明在哭泣,腦海中的自己卻很想笑……武漢某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小勇(化名)每天都與腦中的另一個自己抗爭,十分苦惱。近日,他被中南醫(yī)院診斷為重癥強迫癥。據(jù)介紹,小勇家在農村,高考前過于緊張,經常失眠導致成績下滑,父母花錢把他送進了武漢一所民辦高校。上大學后,他經常覺得大腦中有另一個與正常思維不同的聲音在“教唆”他。一次,同寢室的室友失戀了,其他同學都幫忙安慰,他也想上前安慰幾句,但腦中突然有個聲音在說“活該,真開心呀”,甚至有想笑的沖動。半年來,同學們也覺得他有怪癖,不愿與他親近。
中南醫(yī)院心理咨詢室副教授肖勁松說,小勇的情況是“強迫性對立思維”,屬于重癥強迫癥。強迫性對立思維是指患者腦海中反復出現(xiàn)某一敵對的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和痛苦感。患者能夠意識到這一思維是不必要、甚至荒謬的,力圖從腦海中驅趕,但常“控制不住”,同時伴有煩躁焦慮。
昨悉,中南醫(yī)院近日對武漢市350名民辦高校的大學新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檢出率達13.21%,各指征均高于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顯示出民辦高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解決問題、自我調整能力相對較差。
肖勁松分析,由于面臨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民辦高校大學新生承受著更大的就業(yè)壓力和經濟負擔,這些壓力很可能轉化為心理問題。尤其是來自農村的新生,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更差。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yè)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