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數藝術培訓機構無證辦學(2)
C
賽事
拉大旗,做虎皮
對于藝術培訓行業來說,參加國內、國際大賽是每年的重頭戲。省內藝術大賽多數基本處于失控狀態,不少名字很響、規模空前的大賽、選拔,其主辦單位、組委會主任、評委等與實際情況多有出入。
“經常是打著教育部、文化部或省里領導的旗號,組織全省、全國甚至亞洲范圍內的大型比賽、選拔。”省內專做各類才藝大賽的汪老板自曝黑幕,家長對打著“全國”“國際”頭銜的比賽很迷信,搶著報名。只要沒人追究,組織者僅靠收取報名費一項就賺得缽滿盆滿。
省藝術培訓協會副秘書長倪振華證實,目前,省內不少大賽都是拉大旗做虎皮,主辦單位是盜用的,組委會主任和評委是被“強加”的。去年省內一場宣稱由“文化部”、“中央電視臺”主辦,相關省廳主要領導為組委會成員的比賽,經過逐一核實,證明是子虛烏有。“我們只能提醒學生和家長擦亮眼睛,不規范的活動不要參與,以免上當。”倪振華說。
D
收費
市場大,黑幕多
僅以高考美術培訓為例,作坊式畫室條件雖簡陋,收費卻不含糊。每月800元到1600元不等。有些“資質較深”的長期班收費在1.5萬元左右,且要求一次交清。高考音樂培訓班的利潤則更為可觀,大約是美術班的兩倍,有的10天就能收900元學費。即便以一個月最低收費600元來計算,2009年藝術類高考人數達10萬,培訓費輕松超過6000萬元。這僅僅占藝術培訓市場的30%左右,占70%的少兒藝術培訓,周期長,人數多,其潛在市場更為驚人。據最新統計,國內教育培訓市場的潛在規模達3000億元。
蛋糕喜人,爭奪者眾,其中不乏學校與培訓機構的暗箱操作。某重點小學家長張先生說,學校引進校外體育俱樂部,開設跆拳道、少兒街舞、輪滑等30多個興趣班,每學期收費200元至400元。全校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報。“老師鼓勵學生報考,家長怎么好意思拒絕?”張先生說,假設學校有2000名學生,一個學生至少報一個班,一年下來培訓費高達80萬~160萬元。即便是學校與藝術培訓機構五五分成,各自也都還有40萬~80萬元的進賬。這個大蛋糕,買單的都是學生家長。
至于高校附近藝術高考“保過班”,動輒收費上萬,也是深受家長追捧。
E
安全
監管真空,隱患重重
大隱隱于市,是對民辦藝術培訓機構的絕妙描述。學校周圍的民房、人口密集區的家屬院、鬧市區的辦公樓,都是此類機構的藏身之所。多數機構設備簡陋、安全防范不足,令家長憂心忡忡。
“樓道總是一大堆雜物,箱子摞老高、鏟子、還有帶釘子的木板,到處都是。真擔心孩子踩上,或者被什么掉下來的東西砸著。”王女士說。魯先生則發愁防護欄,“窗戶那么低,又不安防護欄。整天挨著窗戶跳舞,也算劇烈運動,萬一摔出去誰來負責啊!”
對于培訓機構的安全防范,教育部門有何規定?記者從鄭州市教育局獲悉,經過注冊備案、取得相關許可證,培訓機構方可開辦,具體管理由各區教育部門負責。金水區工作人員說,區內審查主要看消防驗收許可證,而安全方面如何規范和管理,由培訓機構自行管理。看來,藝術培訓機構的安全防范還沒明確管理部門,亟待規范和整頓。
■ 最新播報
政府退出,協會接手
日前,省文化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退居幕后,負責政策制定和指導,將河南省藝術培訓市場的監管職能,交給省藝術培訓協會。
換新管家意味著什么呢?李賀澤秘書長說,協會將在加強行業自律方面下工夫。首先,全省機構注冊登記,繪制分布圖;其次,協會將對教師資格進行資格認證,學生選擇教師可以對號入座;再次,對于省內的藝術比賽、展示,協會統一規范、管理。另外,協會將通過推進機構等級評定、制訂行規行約等方式,全方位約束藝術培訓機構朝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
另外,歷年來由文化廳組織承辦的“校園藝術周”、“百位藝術名師評選”、“藝術培訓機構評選”等活動都交給協會組織,并于近日啟動。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喜訊莫過于協會增設了監督投訴功能,如果機構、教師遭到投訴,協會出面協調,并有權在行業內發出通告,直至取消該機構、個人的各種評審資格。
(責任編輯:王露)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