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考試內容: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導讀】工農業區位優勢選擇,工農業生產與自然、社會經濟、政策等因素關系緊密,考試多是給出材料(文字或圖表),多角度的進行考查,形成題組。工農業生產地域類型與工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是高考的一個新熱點,材料多以圖表形式出現,聯系當地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礦產資源、交通、市場、政策等條件,一般具有分值高、綜合性強的特點。有關我國十七大中新農村建設、新的工程建設等知識點都要密切關注。本部分內容常常突出多種能力的考查,如重視計算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較評價能力等的考查,要重視中外工業地域的比較和評價能力的訓練。
【試題舉例】(2008年寧夏文綜卷)
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灣跨海大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南起寧波慈溪,北至嘉興海鹽(如圖),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
(1)分析造成大橋施工困難的自然原因。
(2)從寧波到上海,經該橋將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據圖估算縮短的里程約為千米。
(3)試評價大橋建成后產生的主要經濟與環境效益。
【答案】(1)①海域寬闊;②臺風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風浪大;⑥海洋腐蝕環境作用嚴重;⑦橋墩地基。
(2)(在85~105間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強區域經濟聯系(增進區域經濟整合);實現節能減排(減少運輸油耗及尾氣排放,減輕環境污染)。
【試題舉例】
有機農業是完全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不使用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一種農業類型。我國發展有機農業的優勢是( )
A.農村勞動力豐富
B.大型農業機械廣泛使用
C.耕地資源十分豐富
D.氣候類型多樣
【答案】AD
【解析】這道題取材于生產生活實際,時代感強。有機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一種國際化產業。
什么是有機農業?按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有機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畜牧業的關系,促進生態平衡、物種的多樣性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我國發展有機農業的優勢:①勞動力優勢: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能夠滿足有機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有機農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拒絕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和化肥,其效益依賴于勞動力的投入,需要精耕細作以提高產量和效益。②傳統農業優勢:我國是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的大國,在精耕細作、用養結合、間作輪作、農牧結合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正是有機農業的精髓。③作物品種優勢:我國地域廣闊,自然條件差異大,氣候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種植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機農作物品種,一定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有機農產品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試題舉例】
交通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國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交通污染的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甲乙兩市人口密集,交通擁堵與引發的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甲市地面公交運力不足,而出租汽車發展迅速,其所承擔的客運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車車輛迅猛增加,擠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間。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運送的主力軍,加上地鐵的快速發展,它們所承擔的客運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線路存在走向重復的現象。
2005年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引發的污染統計數據
(注:“CO對大氣污染分擔率”“NOx對大氣污染分擔率”是指機動車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鐵、小轎車等各種市內交通方式中,受天氣影響較小的方式是__________;運量小、占據道路面積大的方式是__________。
(2)統計圖中,明顯反映兩市交通擁堵程度的主要指標是__________。
(3)造成甲乙兩市汽車尾氣污染物對大氣污染分擔率差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多項選擇)
A.乙市的機動車總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氣體的工廠數量減少
C.甲市第二產業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區,冬季實行取暖
(4)根據圖文提供的信息,比較甲乙兩市的交通問題,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化的改進建議。【答案】(1)地鐵 小轎車
(2)平均上下班距離與平均上下班時間
(3)BCD
(4)擁堵問題:
表現:都出現了交通擁堵問題,甲市更為擁堵
原因:兩市人口密集、運量大;甲市機動車總量大、道路網密度較小、出行方式中小車比重大
建議:甲市控制私家車的增長、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網密度;乙市繼續控制機動車的增長、提高道路網密度、優化公交線路
污染問題:
表現:均出現交通噪音、汽車尾氣污染;乙市污染分擔率高于甲市
建議:適當控制機動車總量、采用環保技術裝置、加強相關管理措施
原因:機動車總量大、環保措施不力
【解析】本題組考查從統計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查城市交通狀況及交通污染的掌握情況。第(1)題,考查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該題難度小。第(2)題的答案可從第二幅圖中的文字標注中直接獲得。第(3)題,機動車總量在第一幅統計圖上有直接的反映,甲市大于乙市;從第四幅圖可以看出,乙市機動車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大于甲市,說明乙市工廠排放污染氣體較少;結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市汽車尾氣污染比乙市重,而在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中所占的比重又較少,可以推斷甲市工業比乙市發達;北方城市冬季燃煤取暖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原因之一,故D項敘述也是“可能”因素。第(4)題,包括三個小問題:交通問題的表現、原因及意義,要結合材料和柱狀圖分別作答。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