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1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中國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毛澤東在1956年1月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第一次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尚未完成”的思想。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基本狀況,指出:“我們一為‘窮’,二為‘白’!F’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住褪且粡埌准,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1957年以前,毛澤東提出用近百年時間分兩步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目標還是積極穩妥的。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過程中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做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會主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我國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1961年9月,他在同蒙哥馬利的談話中說道:“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
2關于現代化的建設目標和“四個現代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是在1954年開始逐步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替代了原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中國的發展目標。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在1954 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公布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即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四個現代化”的比較初表述,它主要體現了物質文明的要求。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1964年12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分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他說:“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周恩來在報告中指出,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边@就比較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3發展商品生產,利用價值規律
毛澤東對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問題發表系統的見解,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帶領部分同志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時的談話中。主要是:
第一,分析了商品生產的社會性質,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概念。
第二,中國商品生產很不發達,需要有一個發展商品生產的階段。
第三,針對斯大林關于商品生產只限于生活資料的觀點,毛澤東指出,商品生產的活動范圍不僅限于個人消費品,有些生產資料也是商品。
第四,應該充分利用商品生產這一有利工具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第五,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比較終的結果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毛澤東進一步認為價值規律在我國還起作用,并逐漸形成了他對價值規律的認識:
第一,價值規律是客觀經濟規律,不能違背,只能利用。
第二,價值規律在生產資料各部門之間和生產領域內也發生作用。
第三,提出所有的經濟單位都要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核算。
總之,毛澤東認為,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不僅是資本主義及以前小商品生產的重要經濟規律也是社會主義生產的重要規律,在社會主義國民經濟中仍起廣泛的作用。
4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
要在中國實現工業化,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正確處理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首先闡述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強調我們不能照搬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的模式,而要從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的情況出發,通過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辦法促進重工業的發展,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1957年2月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毛澤東把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他說:“這里所講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泵珴蓶|把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問題視為實現中國工業化的核心問題。
。1)走一條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還應該處理好其他一些關系,包括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對此做了精辟論述,指出要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盡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多搞經濟建設。
。2)走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還要協調好建設的速度、規模以及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中共八大提出我國經濟建設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3)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為基礎的國民經濟建設方針。毛澤東高度重視農業在中國工業化道路中的特殊地位。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已經有了農業是重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的思想。在1957年1月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毛澤東集中闡釋了他關于重視發展農業的基本觀點。他指出,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極大,全黨一定要重視農業。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他從農業關系到五億農村人口的吃飯問題、關系到城市和工礦區人口的吃飯問題、農業是輕工業的原料的主要來源、農業是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重要市場、農產品是主要出口物資、農業是輕工業原料的主要來源等六個方面的論述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農業就是工業。要說服工業部門面向農村,支援農業。要搞好工業化,就應當這樣做。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把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進入60年代后,毛澤東進一步明確提出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按照農、輕、重次序安排國民經濟發展比例的思想,并把它確定為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的提出,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道路探索的深化。
5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在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是歷史性的勝利。但由于受蘇聯模式的影響,加上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后期過于急促和粗糙,也遺留下不少問題,主要是所有制形式過于單一;計劃經濟體制權力過于集中、計劃過高等?陀^形勢要求中國共產黨根據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根據人民群眾的意愿,進行這方面的調整和改革,為1978年以后開始的改革事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根本來說,這種嘗試主要包括:
。1)在經濟體制方面:陳云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作補充;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但同時有一部分產品是按照市場變化在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自由生產的,是計劃生產的補充;在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里,國家市場是它的主體,但附有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作補充,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了蘇聯高度集中統一的單一計劃經濟模式;毛澤東提出“消滅了資本主義,可以再搞資本主義”的“新經濟政策”,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尊重價值規律,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等思想;劉少奇提出可以搞百分之九十幾的社會主義、百分之幾的資本主義等思想;周恩來提出搞一點私營的,活一點有好處等思想;鄧小平提出要承認農村有多種多樣的生產關系形式等思想。60年代初,劉少奇、陳云、鄧小平、鄧子恢等對農村的“包產到戶”責任制表示贊成。
。2)在管理體制方面:毛澤東早在1955年底就提出擴大一點地方的經營管理權,給地方一些自主性;在《論十大關系》中,他再次強調這一點。認為蘇聯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把地方卡得過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可以學習。中共八大后,陳云主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完成了關于改進工業管理體制的規定、改進商業管理體制的規定和改進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等三個文件。基本方針是:分級管理,逐步下放,重視綜合平衡,處理好下放后的人、財、物和產、供、銷等各個環節的協調關系,破除和修訂某些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更好地促進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中心內容和總的精神是:適當調整中央同地方、國家同企業之間的關系,把一部分工業管理、商業管理、財政管理的權力下放給地方行政機關和工礦企業,以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在企業管理方面,60年代毛澤東特別強調了鞍鋼經驗中“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新的企業管理制度,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在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中實行企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的三結合。1961年9月中央頒布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即工業七十條)強調要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在充分發揚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生產技術民主、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形成和完善以廠長為首的全廠統一的生產行政指揮系統和運行機制,為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經驗。備考指導:
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經濟體制、管理體制各方面有體現,劉少奇、陳云、周恩來、鄧小平等有各自的論述。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1
2009.04
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蘇聯經驗為借鑒,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
21
2009.04
過渡時期總路線是“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的總路線!耙换奔粗鸩綄崿F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
21
2009.04
新民主主義社會在中國是一種特殊的過渡性質的社會形態。
(1)經濟上,新民主主義社會實行在國營經濟領......
21
2009.04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我國工人階級是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
21
2009.04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集中力量反對最主要的敵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
21
2009.04
在1928年10月至1930年間,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