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
A.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
C.承認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論觀點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唯物主義
[命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能動性和物質的存在方式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的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體的移動是一種機械運動,物質結構的改變是物質的物理的或化學運動形式,但它們都是物質運動的具體形式。唯心主義從否認物質的客觀存在出發,因此必然會離開物質去看物質的運動,把運動看成是精神的運動。這樣必然得出人的主觀意識、意念可以“移物”、改變物質結構的結論。因此,從認識根源上來說是主張精神決定物質的主觀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這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問題上的唯物論;同時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巨大的能動作用,這是堅持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上的辯證法。唯心主義否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把意識的能動作用絕對化。“意念移物”,“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 片面地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是偽氣功者所鼓吹的現代迷信。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2.“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的說法是()。
A.主張物質和意識具有統一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承認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C.認為世界是絕對精神外化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D.夸大了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在意識能動性上的錯誤的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這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問題上的唯物論;同時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巨大的能動作用,這是堅持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上的辯證法。唯心主義否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把意識的能動作用絕對化。
“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這是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對習以為常的生活話語進行理論性的批判,是哲學的功能之一。題干中的這種觀點認為“心”的誠與不誠能決定事情的成敗,從認識論上來說,就是主張精神決定一切、精神萬能的唯心主義的觀點。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3.人們常說“心想事成”,這一觀點在哲學上是()。
A.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能動反映論的觀點
D.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在意識能動性上的具體觀點辨析。
“心想事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語,是說人要善于多思考問題,有其合理性。但是將這個說法上升到哲學去認識,“心想”是人們的主觀活動,“事成”則是客觀事物本身的存在及運動過程,“心想事成”就是說只要“想”就能夠直接把想的東西變成現實,這在哲學上是典型的精神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B選項。這里要注意一些日常習語,上升到哲學高度去評價可能就是錯的。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4.生物控制論的奠基人艾什比曾提出“設計一個腦”的設想。如今,人工設計的電腦已成為現代人類的思維工具,這充分證明()。
A.意識是能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
B.電腦和人腦一樣具有創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C.電腦是人腦的延伸,是人類擴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D.人的意識與電腦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
5.人工智能的出現對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
B.根本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的同一性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本質以及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問題。
人工智能是根據控制論的基本原理,運用功能模擬的方法,制造電腦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代替人類的某些腦力勞動,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超過人腦的功能,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同人類思維活動有著本質區別。人工智能和人類思維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人工智能的“思維”過程是機械式的,是由人事先設計、制造的,沒有能動性和創造性;它只是執行指令而不顧社會后果。而人類思維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基礎上的人腦的心理和生理過程。人類思維以人腦為物質承擔者,它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是人類自身特有的精神活動;它具有能動的創造性、隨機靈活性;它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因此,無論科技發展到什么程度,電腦將永遠是人腦的延伸工具,是物化的人的意識,只是人腦功能的部分的近似的模擬和人類智慧的“反光”,它不會完全取代人類思維,更不可能反過來統治人類。
人工智能產生和發展的具有重大的哲學意義。第一,它進一步豐富和證明了意識來源于物質的唯物主義原理;第二,它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意識相對獨立性和意識能動性原理:它改變了意識的結構,形成了人——機互補的新的意識結構,它強化了思維形式、思維功能過程在意識活動中的作用;第三,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思維的某些功能的模擬、物化,把思維、意識轉化為機械的物理的運動形式,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具有同一性。第4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第5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