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課一:
《公共管理學》 張軍濤 中國商業出版社
業務課二:
《行政管理學》夏書章 "/>
一、大綱內容
業務課一:
《公共管理學》 張軍濤 中國商業出版社
業務課二:
《行政管理學》夏書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教育管理學》 陳孝彬、高洪源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
二、大綱變動內容
2008年行政管理參考書書目專業課一《公共管理學》陳振明主編人大版;而2009專業課一《公共管理學》參考書目改成東財本校張軍濤主編。兩個版本的差別較大。需要系統復習。
2008年的業務課二《行政管理學》和《教育管理學》教材作者,出版社不變,但是兩本教材換成新版。差別較大:具體體現在:
《行政管理》各章節都有變動并且增加了行政法治、危機管理、政府績效管理和政策過程與政策分析四章內容;
《教育管理學》刪除了教育價值觀、面向21世紀的教育管理、學校人力資源等章,增加了學校效能和學校領導相關章節。
三、重難點解析
業務課一:《公共管理學》
業務課二之:《行政管理學》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
一、行政管理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行政管理學的創立及其發展狀況
三、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第二節行政管理學在中國
一、20世紀30年代即已引進的行政學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組織與管理”及其中斷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行政管理學
第三節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學
一、行政管理學本土化的必要性
二、行政管理應為實現戰略目標服務
三、以科學發展觀建設和發展行政管理學
第二章行政環境
第一節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互動分析
一、行政環境的含義
二、行政環境的構成
三、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互依性
第二節經濟和政治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一、經濟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二、政治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第三節文化、民族和宗教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一、文化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二、民族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三、宗教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第四節自然環境和國際社會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一、自然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二、國際社會環境對行政系統的影響
第五節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創建良好的經濟環境
二、創建良好的政治環境
三、創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環境
四、創建良好的國際社會環境
第三章行政職能
第一節行政職能概述
一、行政職能的含義和特點
二、行政職能體系
三、行政職能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西方國家行政職能的演變
一、前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三、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行政職能
四、當代資本主義的行政職能
第三節轉軌時期我國行政職能的轉變
一、我國行政職能轉變的必然性、必要性
二、我國行政職能轉變的基本內容
第四章行政組織
第一節行政組織概述
一、行政組織的基本概念
二、行政組織的類型
三、行政組織結構
第二節行政組織理論
一、西方行政組織理論的演變
二、馬克思主義的行政組織理論
第三節行政組織的編制管理
一、編制管理的含義及其意義
二、編制管理的原則和方法
第五章行政領導
第一節行政領導概述
一、領導及其特點
二、領導、管理工作的專業化
三、行政領導的含義和作用
第二節行政領導者的職位、職權和責任
一、行政領導者的職位
二、行政領導者的職權
三、行政領導者的責任
四、行政領導權威
第三節行政領導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
二、集體領導、個人分工負責與行政首長負責制
三、日常的具體行政領導制度
第四節行政領導的方法、方式和藝術
一、行政領導方法的含義
二、根本的行政領導方法
三、行政領導方式
四、行政領導藝術
第五節行政領導者的素質結構及其優化
一、行政領導者的素質
二、行政領導者個人的素質結構
三、行政領導班子的素質結構及其優化
第六節公共領導:行政領導的發展趨向
一、公共領導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領導
二、公共領導是政治或政策型領導
三、公共領導是戰略型領導
四、公共領導更關注對公共事務的管理
第六章人事行政
第一節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
一、人事管理
二、人事行政
三、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節國家公務員制度
一、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
二、中國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當代人事行政的變革
一、當代西方國家人事行政的變革
二、中國人事行政的變革
第七章公共預算
第一節公共預算概述
一、公共預算的含義
二、公共預算的功能
三、公共預算的目標
第二節我國的預算改革
一、預算改革前我國的預算體制
二、1999年以來的預算改革:邁向現代公共預算
第三節我國預算過程中預算的參與者、職能與預算周期
一、預算參與者及其職能
二、預算周期
第四節預算編制與審批
一、我國預算的編制、審批程序
二、我國政府預算編制原則
三、 編制方法
四、人大審查、批準政府預算
第五節預算執行
一、 控制與靈活性的權衡
二、財政管理周期
三、我國預算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六節政府決算
一、政府決算的主要內容
二、政府決算的編制程序和方法
三、政府決算的審查和批準
第八章行政信息
第一節行政信息概述
一、行政信息的內涵
二、行政信息管理的產生發展及其研究視角
三、行政信息管理標準化
第二節行政信息管理的內容
一、行政信息管理體制
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
三、行政信息存儲
四、行政信息分級分類
五、行政信息公開
六、行政信息交換共享
第三節行政信息開發利用
一、行政信息開發利用概述
二、行政信息開發利用戰略
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設
第九章政策過程與政策分析方法
第一節政策過程
一、政策議程建立
二、政策方案形成
三、政策決定
四、政策執行
五、政策評估
第二節政策分析的方法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二、專門的分析方法
第十章政府公共關系與行政溝通、行政協調
第一節政府公共關系
一、政府公共關系的含義和特征
二、政府公共關系在中國
三、政府公共關系的任務
四、政府公共關系實務舉要
第二節行政溝通
一、行政溝通的概念和要素
二、溝通主體:行政組織和組織化了的個人
三、溝通內容:行政信息
四、溝通渠道:質量與選擇
五、溝通對象:受眾心理與狀態分析
六、溝通效果對行政過程的影響
第三節行政協調
一、行政協調的概念和作用
二、行政協調的基本原則、主要模式和方法
第十一章行政倫理
第一節行政倫理概述
一、行政倫理:興起背景與發展態勢
二、行政倫理的功能
第二節行政倫理的結構與內容:組織倫理與個體倫理
一、行政組織倫理
二、行政人員倫理
第三節行政倫理的基本問題:責任及其履行
一、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
二、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
第四節當代中國行政倫理:規范建構與行為約束
一、當代中國行政倫理規范的來源
二、當代中國行政倫理規范的內容
第十二章行政法治
第一節行政法治概述
一、行政法治的含義
二、行政管理的法律邏輯
三、西方國家法治行政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的含義
二、行政立法的權力配置
三、行政立法監督
第三節我國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一、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設的目標
二、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第十三章行政監督
第一節行政權力制約的基本理論
一、分權制衡理論:以權力制約權力
二、人民主權理論:以權利制約權力
三、社會契約論:以道德制約權力
第二節行政監督體系
一、行政監督的內容
二、行政管理內部監督體系
三、行政管理外部監督體系
第三節我國行政監督機制的完善
一、我國行政監督機制存在的問題
二、完善我國行政監督機制的措施
第十四章公共危機管理
第一節公共危機管理概述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公共危機的分類、分級與分期
三、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節公共危機管理的體制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領導體制
二、公共危機管理的職能與機構
第三節公共危機管理的機制
一、公共危機的預警機制
二、公共危機的決策機制
三、公共危機的應對機制
四、公共危機的新聞發布機制
五、公共危機的善后機制
第十五章辦公室管理與后勤管理
第一節辦公室工作的性質與任務
一、辦公室工作的性質
二、辦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務
第二節辦公室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一、辦公室管理的科學化
二、辦公自動化
第三節后勤管理的重要意義與主要內容
一、后勤管理的意義
二、后勤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后勤管理體制改革
一、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
三、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的目的
第十六章政府績效管理
第一節政府績效管理概述
一、政府績效管理的概念
二、政府績效管理的意義
三、政府績效管理的特征
第二節政府部門績效計劃與實施
一、政府績效管理的價值標準
二、績效計劃
三、績效實施與過程管理
第三節政府部門績效考核
一、考核主體與考核對象
二、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三、個體績效考核技術
四、系統績效考核技術
第四節政府部門績效反饋與改進
一、績效反饋
二、績效改進和導入
第五節中國政府績效管理實踐
一、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的現狀
二、中國政府績效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三、中國政府績效管理優化
第十七章行政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行政改革概述
一、行政改革的基本含義
二、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第二節當代西方國家的行政改革
一、當代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趨勢
二、當代西方國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當代中國的行政改革
一、當代中國行政改革的進程
二、中國行政改革的經驗及展望
業務課三之:《教育管理學》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學的性質和特點
第一節 教育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第二節 教育管理學的特點
第三節 現代教育管理學產生的背景和條件
第四節 教育管理學內容的三個層次
第五節 教育管理學的教與學
第二章 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教育管理
第三節 教育管理現代化
第三章 現代教育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其流派
第一節 理性化是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行政學、法學理論對現代教育管理理論的影響
第三節 “科學管理”理論對教育管理的影響
第四節 科層管理理論及其對教育管理的影響
第五節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及其對教育管理的影響
第六節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教育管理的影響
第七節 行政倫理學的發展對教育管理的影響
第四章 教育行政體制
第一節 教育行政體制及其類型
第二節 我國的教育行政體制及其改革
第三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國教育行政體制改革
第五章 教育行政組織及教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第一節 教育行政組織及其職能
第二節 教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第三節 提高教育行政組織的效率和效益
第六章 教育政策與法律
第一節 政策概述
第二節 教育政策
第三節 教育法與教育行政
第四節 教育法體系
第五節 教育法的制定與實施
第六節 教育改革、發展與教育法規建設
第七章 教育計劃
第一節 教育計劃
第二節 教育預測
第三節 教育計劃的結構
第四節 教育計劃的編制步驟及方法
第八章 教育督導
第一節 教育督導的意義
第二節 教育督導的基本職能與具體任務
第三節 教育督導機構與人員
第四節 教育督導評估
第九章 教育財政
第一節 教育財政概述
第二節 教育財政體制
第三節 教育籌資
第四節 教育支出
第十章 教育課程行政
第一節 教育課程的涵義及編訂權
第二節 教育課程的內容構成
第三節 教育課程實施的指導
第十一章 教師人事行政
第一節 教師人事行政的涵義與意義
第二節 教師職業的專業性
第三節 教師的任用
第四節 教師的在職培訓
第五節 教師的工資
第六節 教師考核制度
第十二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與公開
第一節 教育信息及其分類
第二節 教育信息管理職能
第三節 教育信息公開
第十三章 學校效能與學校改進
第一節 學校效能概述
第二節 學校效能的測量
第十四章 學校管理過程
第一節 管理過程概述
第二節 學校工作決策與計劃的制訂
第三節 學校發展戰略規劃
第四節 學校計劃執行階段的管理
第五節 學校的目標管理
第十五章 學校組織管理
第一節 組織概述
第二節 組織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組織結構
第四節 學校組織建設
第十六章 學校質量管理
第一節 學校工作質量管理概述
第二節 學校的全面質量管理
第三節 學校工作的質量評價
第四節 學校工作的質量控制
第十七章 學校建筑管理
第一節 學校建筑管理概述
第二節 學校建筑管理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學校建筑計劃和校園建筑規劃
第四節 學校教室的建設
第五節 學校重要附屬建筑
第十八章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
第一節 學校公共關系及其管理
第二節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過程
第三節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對象
第十九章 學校領導
第一節 領導概述
第二節 學校領導者
第三節 領導方式與領導的有效性
第四節 學校領導班子的基本素質
四、考點分析、趨勢分析
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學新版本教材增加的內容是考試所要比較關注的重點;
公共管理學由于教材的改變,考試考察的知識點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均需采用張軍濤教授所編著教材的觀點。
五、試卷內容與結構
依據往年的經驗今年的題型估計和去年差不多:公共管理學作為業務課一單獨一張試卷:10個名詞解釋,每題3分;5個簡答題,每題10分;2個論述,每題20分;1個案例分析30分。
行政管理學和教育管理學作為業務課二合起來一張試卷:10個名詞解釋,每題3分;5個簡答題,每題10分;2個論述,每題20分;2個案例分析,每題15分。
其中行政管理學比教育管理多兩個名詞解釋和一個簡答題。
六、推薦書目
根據經驗,并針對考綱的變化,陳振明的《公共管理學》對于今年的考研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幫助你理解考研指定教材的內容。
七、對行政管理專業的補充說明
該專業今年的招生政策,與往年的對比。很少有校內校外免推生,人數比較多不超過2個;今年招生人數基本穩定在去年的水平。
去年該專業對同等學力的一些要求在復試時加試北大版,王浦劬《政治學基礎》。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7
2009.08
第四章 房地產市場調查與分析考試目的本部分的考試目的是測試應考人員對房地產市場調查、分析、預測、......
27
2009.08
第三章 房地產開發程序與管理考試目的本部分的考試目的是測試應考人員對房地產開發程序各階段工作內容......
27
2009.08
一、試卷內容與結構分析
根據最新的大綱內容,在2010年金融聯考大綱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
27
2009.08
時間不知不覺走進八月,各位準備考研的考生已經把自己的報考學校、專業基本確定下來,參考書等準備......
27
2009.08
大綱是考研同學們最為關注的。因為去年考研數學做了比較大的調整,將數三數四合并,所以今年應該不會......
27
2009.08
第二章 房地產市場及其運行規律考試目的本部分的考試目的是測試應考人員對房地產市場的特性、市場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