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記者總是剛剛從采訪前線歸來,接著奔赴下一個新聞前線,他們是一群永遠和新聞在路上的人,永遠為下一條新聞而忙碌,奔波于文字與現實之間。正是緣于對記者的向往,我來到了中央民族大學,在我的導師張儒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攻讀新聞學碩士。以前我一直以為導師都是些古板而又嚴謹的老學究,然而在張儒老師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記者的風采。
邊疆實踐經驗進課堂
張老師從1984年起開始研究民族新聞,在中央民族大學任碩士生導師期間,首開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學概論的課程。他的課不是宣讀教科書上的教條,三十余年的記者經歷,讓他的課程充滿了豐富的經驗和閱歷,學生總能聽到一個個扣人心弦的采訪故事,在歡聲笑語中體會少數民族新聞理論的特殊規律。在講到我國新聞事業的特殊性時,張老師以親身經歷的事件為例,饒有興趣的講起了邊疆采訪的故事:
他在黑龍江采訪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時,當地俄羅斯移民后裔處于邊緣狀態的生存狀況引起了他的關注,但是這并不是他此次采訪的主要任務,而且此時在當地的采訪時間即將結束。然而,考慮到這一問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的影響,他決定延長采訪時間,深入調查這一情況,并將比較終的調查結果寫成了一份數據精確、內容翔實的內參,呈送有關部門。后來,這份內參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和重視,并專門就此做出了相關批示。
這樣的采訪事例,在張老師的課堂上不絕于耳,學生在聽得興致盎然之際,也明白了我國新聞規律中少數民族新聞事業的特殊意義和工作方法,體會到了“新聞不僅僅是報道消息,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實事”這句話的深層含義。與枯燥的教條相比,學生更愿意上這樣的課,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點路”,學生在張老師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學習經驗,為以后的新聞業務工作積累了重要的“軟實力”。
今天都上大街去找新聞
新聞業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多年的記者經歷也讓張老師意識到必須讓學生親自體驗采寫過程,在實踐中學習的重要性,于是他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各種實戰鍛煉的機會。
為了講授采訪理論這一課,張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學生集體“趕”出去找新聞。上課之初,張老師宣布今天的課程不在教室里進行,全體同學都到中關村大街上找新聞去,切身體驗一次記者從采訪到發稿的完整過程,時間是一下午,內容是新聞或評論。得知這一任務后,全班同學都很興奮,幻想著自己能像那些名記一樣順利帶回一組發人深思的深度報道。我以學校為起點,順著中關村大街步行,展開新聞搜索。興奮之余,我發現大街上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沒有所謂的“新聞事件”進入我的“新聞眼”,該如何拿出作品交差呢?我沿著街道一直往前走,一邊努力回憶著課堂上學過的判斷新聞線索的新聞價值理論幾大要素,看看身邊的哪些事件可以寫成新聞,然而,辛苦一路,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采訪線索。比較終,這次“找新聞”的作業,我只提交了一條關于交通擁擠方面的新聞稿。這次實踐采訪之后,讓我對記者的采訪過程有了切身感受,對記者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不再以為新聞就是按照書本上的理論按圖索驥,信手拈來,實際的操作過程往往有著書本上沒有的復雜和精彩。
張老師總是費盡心思布置各種作業,獨特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在新聞業務課上的學習收獲頗多。為了讓學生體驗新聞節目制作的過程,他的每節課上,都會讓一組學生將每周新聞編輯整理,做成一期十五分鐘的新聞播報節目;他請來新聞界的老前輩做講座,然后接受學生的的集體采訪,完成訪談稿;他請來《精品購物指南》的部門主任講解經營管理的經驗,回答我們或幼稚或刁鉆的問題;每次點評學生作業時,張老師都要評出比較佳作品獎、比較佳標題獎等獎項,不僅有精神上的鼓勵和贊許,更有獎金和他親筆題寫的贈語一條。獎金由他自掏腰包,雖然只有十來塊錢,卻是彌足珍貴的紀念。我曾經有幸得過一次,十塊錢的獎金我一直舍不得用,至今仍原封不動地放在床頭的小盒子里。
拜師儀式締情誼
開學不久,同在張老師門下的研究生便決定沿襲師兄們的傳統,操辦一場特別的拜師儀式,用這種古典而又莊重的儀式來拉開研究生生活的序幕。同學們們既興奮又緊張,聚在一起商量儀式的步驟和細節。
“令秋三月,登蘭芝之堂,今零七學子合拜先生為師,考覽六經探綜圖緯,以究新聞學之真諦……”拜師儀式以學生代表朗誦拜師辭開始,學生們依次上前呈上拜師帖,張老師一個個親手接過,并贈與回帖。我也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景。至今老師的殷切寄語似乎還回想在耳邊,他提出的學習目標“采寫編評之高手,經營管理之能人”成了我的座右銘,每當想偷懶時,這寄語總是鞭策和鼓勵我前行。雖然如今的研究生教育不再有傳統的習俗和禮節,但是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拜師禮,還是讓我體會到了儀式教育的重要意義,對學生和老師而言,都是一次莊嚴的承諾,在緊張而又莊重的氛圍中,彼此對師生關系進行了一次融入心靈的理解,既拉近了距離,又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記得當時拜師儀式后大家互相交流,才發現同學們們在接過老師回帖的一瞬間,都涌動著一股學術精神的激流,在心底暗下決心,讀研究生一定要學有所成。我想,這一相同的感悟應該正是拜師儀式要達到的吧。
和往屆學生一樣,我們這一屆學生也設計制作了新的師生通訊錄,包含張老師三個年級弟子的個人信息以及往屆畢業生的聯系方式。同學們精心設計制作,比較后發到每個人手里的裝幀精美的銅版紙《通訊錄》,是我們這些張門弟子獨有的“珍藏品”。
樂觀態度寫人生
也許是走南闖北的閱歷讓張老師看遍了人間的新鮮事,也許是幾十年的記者經歷讓他看淡了個人的得與失。張老師對生活總抱著一種豁達樂觀的態度,每次看到他都是精神十足,和同齡的老師們相比,他的年青和活力不僅寫在臉上,也蘊含在周身散發的活力和儒雅氣質中。
張老師喜歡書法,家里的墻壁上掛滿了名家題寫的作品,遇到學生來家里,總要興致盎然地點評介紹一番。閑暇時,他自己也興致勃勃地來兩筆,遇到調皮的學生跟他討要墨寶,他也毫不吝嗇,欣然揮毫。
張老師的自行車也成為了他的另一個標志。學生總能看見他騎著自行車如游龍般輕盈穿行于熙熙攘攘的校園,遇到自己的學生總要熱情地招呼,甚至帶上一段路,據說張老師的大部分弟子都體驗過他的車技。
張老師的新聞專業課精彩,我們已經有了切身體會,殊不知他的交誼舞也是一項拿手絕活。每年他都要應學校研究生會之邀教學生跳交誼舞,遇上聯歡晚會,更是少不了他助陣表演。今年開班之前,他早早在課堂上廣而告之,號召學生都前去“捧場”。學生都很好奇,只見過張老師在課堂上談笑風生,還未曾見過他舞池中的表現,跳交誼舞的張老師會是什么樣的呢?周六晚上,流光溢彩的舞池,曼妙舒緩的音樂,學生都按捺著內心的激動,等待著主角閃亮登場。霓虹撲朔之際,只見潔白的襯衫、筆挺的西褲、锃亮的舞鞋映入眼簾,張老師面帶微笑,深情款款地拉著師母的手,翩躚于舞池中央,二人踏著音樂的節點盡情陶醉于華爾茲的優雅與柔情之中,周圍則是學生們羨慕的眼光和洋溢在心底的微笑。這那天晚上,老師的舞蹈給學生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
張老師的人生就像一道風景,不是簡單的黑白兩色,而是五彩斑斕的織錦。他總能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豁達樂觀之余別有一番情趣。上課時的他,永遠都是衣著正式,精神飽滿,眉眼中透露出威嚴和慈愛;生活中的他,又總是熱情活潑,和學生嬉笑調侃,言語中少不了幽默和關切……在他身上,總有讓學生矚目和敬仰的理由,不僅僅是事業成就,也不僅僅是在這個年紀的這樣一種人生態度,和他接觸多了,你便會發現,課堂上他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而已,30年的記者經歷和十余年教師生涯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才是他比較為獨特而寶貴的財富。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7
2009.10
本報訊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2010年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年限將由“3+1+1”的5年制改為“3+1”......
26
2009.10
考研的五個月里,我成熟了許多,孤獨、寂寞、忍耐、承受、等待……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26
2009.10
2010年的考研大戰即將到來,所有準備投入考研大軍的考生都早已開動智慧的巨輪,朝著勝利的彼岸前進。......
26
2009.10
從教育部有關部門獲悉,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報名工作從10月16日開始。 碩士研究生報名工作......
26
2009.10
2010年碩士研究生網上報名已經開始了,許多學子都滿懷憧憬地在網頁上填寫了自己的資料。曾有數據統......
26
2009.10
很多應屆生到了十月報名時總會想:考研?求職?如今金融危機,考研人數猛增和求職的雙重壓力使應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