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東華大學化工學院與嘉興市新大眾印染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從現在起至2011年年底,東華大學每年都會派一批在校研究生到新大眾公司各技術崗位實踐,這些學生可獲得每月700元至1000元的生活補貼,并能帶著課題回校研究。
校企合作獲得雙贏
“我們企業在生產研發中遇到技術難題,正盼著高校人才來幫一把,以后合作的機會很多。”新大眾公司執行董事楊其根告訴我們,早在多年前,他們就跟蘇州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借智興企”的模式也讓企業嘗到了不少甜頭。這次在政府部門牽頭下,新大眾公司又興沖沖地與東華大學化工學院結成了“親家”!皷|華大學的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業在國內的牌子很響亮,正好符合我們企業的產品定位!睏钇涓硎,企業愿意為研究生提供便捷的實踐條件,使他們所掌握的能力有用武之地。
據區人才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研究生利用寒暑假上崗實踐,企業與學校間頻繁聯系,不僅能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而且一旦“看對眼”,還有助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這種柔性引才的方式讓高校和企業獲得雙贏,因此雙方都很樂意促成這樁“美事”。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局長沈阿珍告訴我們,自從秀洲區實施“雙業并舉、轉型提升”戰略后,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緊缺型、技術型人才尤其受歡迎。與高校共建實踐基地后,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慧眼識才。
實踐基地不斷擴大
我們了解到,目前全區像新大眾公司和東華大學化工學院這樣共建形式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共有10個。浙江雅瑩服飾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國際醫院等單位都熱情地向國內幾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伸出雙手,機械、電子、化工、設計類的人才比較吃香。
今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3名碩士、博士研究生被安排到秀洲區峰佳吉晨公司、藍特光學公司、壓力容器廠等7家企業進行社會實踐。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活動結束后,一名研究生代表由衷地說,這次秀洲之行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車間崗位上,他們才能真正將所學的知識轉變成財富。
一校一企合作是不是有點單調?是否能給高校和企業更多接洽合作的機會?區人才中心有關負責人稱,目前正在探索更科學合理的校企共建方式,為企業引薦更多的高校人才資源,讓企業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