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社會的政治結構
一、選擇題Ⅰ
1上層建筑的核心是()
A.政黨B.國家政權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倫理
2政治文明是指()
A.現代社會政治結構的表現形式B.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益成果
C.反映人類調整社會關系實踐的政治理論D.與野蠻、無知和愚味相對立的開化狀態
二、分析題
3試分析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4"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始終注意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請回答:
(1)"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哲學依據。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怎樣?
(3)作為治國方略"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緊密結合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Ⅰ
1.【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國家政權在上層建筑中的地位。
【解析】政治建筑是上層建筑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國家政權又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體系運行的基本設置。國家政權通過復雜的系統,對政治結構乃至整個社會實行控制和管理,它比政黨、法律、道德倫理、哲學更具有核心的作用。
2.【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政治文明的概念。
【解析】政治文明是人類調整社會政治關系實踐活動的積極成果,主要表現為政治上層建筑的發展和進步。要注意政治文明是積極成果,而不僅僅是理論,更不是表現在政治結構的表現形式上。D項則是精神文明所涵蓋的。
二、分析題
3【答案要點】
(1)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政治文明是政治法律制度、組織、設施、國家組織管理方式等進步的程度和成果,精神文明則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積極成果。〔1分〕物質文明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根本標志,是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歸根到底決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1分〕政治文明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證和推動;〔1分〕精神文明則指導和促進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為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1分〕三者是相互促進、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1分〕
(2)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要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特別是先進生產力,進行物質文明建設,推動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1分〕同時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比較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分〕另一方面要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3
2010.10
【解析】考生可以從生產力對于生產關系的決定性、生產關系的不能隨意選擇性和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性,......
13
2010.10
們在物質資料的生產中所結成的一定的社會關系,是最基本的人類社會關系。 2.【答案】A 【考點】......
13
2010.10
第2節 社會的經濟結構 一、選擇題Ⅰ 1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是() A.血緣關系B.生產關系......
13
2010.10
神,所以在貫徹依法治國的同時要輔以以德治國。〔1分〕 (4)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社會和人的......
13
2010.10
(2)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與人自己的活動是不相矛盾的,因為社會基本矛盾要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出來,并通過......
13
2010.10
么是歷史的事實和什么是非歷史的事實這個問題就毫無意義了。一件非歷史的事實將是一件沒有被思想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