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
在認識的本質問題上存在著兩條認識路線:一條是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路線,另一條是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路線。唯物主義哲學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唯心主義哲學把認識看成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經驗的東西。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雖然說法和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并沒有差別,都否認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
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都堅持反映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但舊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對象,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因而不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離開辯證法來考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把認識看成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繼承了舊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的合理前提的同時又克服了其嚴重缺陷,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全面地揭示了認識過程的辯證性質,這種以實踐觀點和辯證觀點為特征的反映論,不僅駁倒了唯心主義先驗論和不可知論,而且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缺陷,創立了以科學實踐觀為基礎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的變革。
3.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認識運動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辯證發展過程。
(1)從實踐到認識
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首先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識采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并經歷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動飛躍。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一的:首先,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其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2007年分析題第34題);比較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勇于實踐,深人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這是正確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第二,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典型真題
(2007年分析題第34題)成仿吾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為“革命人”的典型,成仿吾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作家丁玲在與其謀面之前曾產生過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創造社比較早就是這樣主張的;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一定很洋氣,很瀟灑,因為曾見過一些傲氣十足的詩人,趾高氣揚,高談闊論;他在國外學軍械制造,或許是個莊重嚴肅之人;他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一定有一種軍人氣概;他曾經跟魯迅進行過革命文學隊伍內部的文學論爭,寫過火氣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點張飛、李逵式的氣質呢?后來丁玲在陜北見到成仿吾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我想象的全錯了”,原來,成仿吾是一個“土里土氣,老實巴交”的普通人,一個尊重別人,熱情、虛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為什么我單單忽略了他是一個經過長征的革命老干部、紅軍戰士,一個正派憨厚的******員呢?”
另據老紅軍楊定華回憶說,在長征中見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裝扮,并說:“成仿吾在紅軍大學當政治教官,有人能說出他的名字,但誰也不知道他是文學家”。
請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為什么“全錯了”?
(2)丁玲對成仿吾的認識的“轉變”過程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何啟示?
人的認識建立在實踐基礎上,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上升到實踐,并比較終由實踐來檢驗。人的認識和實踐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丁玲對成仿吾的認識,由開始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經驗基礎上的“合理想象”,經過實際交往的實踐,比較終實現了對客體的正確認識。從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的飛躍。實現由理論向實踐的飛躍是有條件的:第一,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一般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需要經過一定的中介環節;第三,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還必須為群眾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
(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
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這一認識發展的總過程,不只是實踐到認識和認識到實踐多次飛躍的綜合,而且表現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是體現了認識的本質和一般發展規律。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1
2010.10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把實踐觀點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運用于反......
21
2010.10
(三)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1.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 (1)規律及其客觀性 規律揭示的是事物運......
21
2010.10
典型真題 (2008年分析題第34題)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醫患換位體驗”活動,讓醫生以患......
21
2010.10
(二)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1.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 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和發展......
21
2010.10
7.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其本質含......
21
2010.10
4.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