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六)
第一節 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一)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黨的執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黨的執政理念發展和進步的水平。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二)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黨的執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科學發展觀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總結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科學分析我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回答了為何發展、怎樣發展、發展什么等重大問題,豐富和完善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標志著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有了新的升華。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導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實際生活中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矛盾,很多方面不平衡的現象比較突出,如果不認真加以解決,勢必影響經濟社會更加全面、協調和健康地發展。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樹立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更加嚴格地遵循執政規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真正建立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真正做到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實現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目的。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要求,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我們一定要從執政興國的高度,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真正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推進治國理政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強有力的體制保障。為此,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及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相關決定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斷深化,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國經受住了國際經濟金融動蕩和國內嚴重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等嚴峻考驗。同時也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系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其重要原因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動力。
(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是: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三)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6
2013.05
2014年......
06
2013.05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鄧小平理論重點知識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一) 第一章......
06
2013.05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鄧小平理論重點知識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二) 第二章......
06
2013.05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鄧小平理論重點知識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三) 知識點......
06
2013.05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鄧小平理論重點知識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四) 知識點......
06
2013.05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鄧小平理論重點知識匯總 2014年考研政治鄧論:知識點詳解(五) 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