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1) 宏觀調控, 是指一國的中央政府, 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 運用各種手段, 從系統、 綜合和全局的角度, 對現代市場經濟運行和發展趨勢進行總體指導和調節。宏觀調控, 實質上是政府調節。
(2) 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在于:
、賹崿F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社會主義生產根本目的的需要。由于市場調節本身的缺陷, 容易造成經濟失衡, 無法承擔社會公共職能, 難以解決公平競爭和實現公正的收入分配, 以及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 政府必須宏觀調控。
、诎l展社會化大生產和保持社會總供求均衡的需要。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各產業、 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 合理分配和利用社會資源, 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均衡, 這僅靠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是難以實現的, 這就需要國家對市場活動加以正確的指導和調控。
、垌樌M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條件。改革涉及利益關系的調整。為了協調多元化、 多層次的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 也必須有政府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有:
(1) 促進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全面發展的主要指標, 主要表現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
(2) 增加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增加就業既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標志, 也是社會公平和穩定的體現。
(3) 穩定物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大體穩定是經濟健康、 平衡發展的保證。
(4)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互之間發生的一切交易的總和, 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國際收支大體平衡是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標志。
上述四個宏觀調控目標之間相互聯系又此消彼長。宏觀調控的目標在一定時期內會有一個重點, 這是根據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來確定的。
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 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1) 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 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 政府需要采取各種經濟政策和手段, 這主要有:計劃手段、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三者之間的有機組合和協調配合構成了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 計劃手段, 這是指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計劃對國民經濟運行和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計劃, 基本性質是指導性的。計劃必須以市場為基礎, 反映市場, 預測市場, 引導和調控市場。把計劃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特點之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計劃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兩個層次來體現的:第一層次, 國家計劃提出一定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 基本任務和宏觀調控目標, 確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比例、 結構和速度, 以及需要配合實施的基本經濟政策, 集中體現了計劃的宏觀性、 戰略性和政策性。第二層次, 計劃要對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某些重要領域和重大經濟活動進行必要的指導、 協調和調節, 例如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的目標和政策, 等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的功能主要有:綜合協調平衡功能、 信息導向功能、 政策指導調節功能和引導資源配置功能。計劃在各種宏觀調控手段中發揮總體指導、 綜合協調的作用。國家計劃明確的宏觀調控目標和總體要求, 是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要依據。
(4) 財政政策, 是指政府制定的關于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 行為準則和措施的總稱, 由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政策構成。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稅收, 財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購買、 公共工程建設和轉移支付。財政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 優化結構和調節收入方面發揮重要功能。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預算、 稅收、 支出、 國債和轉移支付等。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 可分為擴張性、 緊縮性和平衡性三種方式。擴張性財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過減稅、 增支進而擴大財政赤字的財政分配方式, 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過增稅、 減支進而壓縮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財政分配方式, 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平衡性 ( 又稱中性 ) 財政政策, 是指財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的財政分配方式, 對社會總需求保持中性, 既不產生擴張效應, 也不產生緊縮效應。我國從 2005 年起, 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 由 1998 年以來實行的積極(擴張)的財政改革轉為實行穩健(中性)的財政政策, 其主要內容是控制赤字、 調整結構、 推進改革、 增收節支。
(5) 貨幣政策, 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調節貨幣供求以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內容包括貨幣政策的比較終目標、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和貨幣政策工具等。貨幣政策的比較終目標是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所期望達到的比較終目的。我國貨幣政策的比較終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 并以此促進經濟發展。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比較終目標而選擇作為調節對象的重要指標。我國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有:貨幣供應量、 信用總量、 同業拆借利率和銀行備付金率。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比較終目標所采取的各種手段、 方法和措施。我國現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準備金、 公開市場業務 ( 操作 ) 、 再貼現等。根據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產生的不同影響也可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緊縮性貨幣政策和均衡性貨幣政策。我國現在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 既要支持經濟發展, 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
(6) 在宏觀調控中,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配合使用, 互相協調, 以取得比較佳的預期效果。在宏觀調控中, 還有產業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等。此外, 還必須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互配合, 相互補充, 發揮各種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 7 )宏觀調控的關鍵或者靈魂是相機抉擇, 即必須隨著作用環境與對象的變化而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要對具體經濟情況做具體分析, 并根據不同時機, 做出正確決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市場經濟的運行基礎 統一、 開放、 競爭、 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1) 現代市......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1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企業是重要的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 在我國現階段......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 ( 1 )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 產業資本循環經歷的三個階段和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 ( 1 ......
03
2013.06
2014年考研政治:壟斷階段的資本運行 資本主義國有制的產生和發展 (1) 資本主義國有制及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