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育路考研網為考研學子們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z哲學部分的重點知識,供大家參考!
10.運動與靜止
唯物辯證法認為,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一的:(1)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區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靜止是運動的量度和環節,不承認靜止,運動無法衡量,也無法理解運動。(2)運動和靜止是相互滲透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B】(2007年單選題第1題)。(3)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世界上惟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C】(2006年單選題第1題)。否認運動及其絕對性,是形而上學世界觀;否認相對靜止的存在,會導致相對主義詭辯論,它們都從不同方面割裂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11.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運動觀又是與時空觀相統一的。物質運動就是通過時間持續性和空間廣延性的變化體現出來的。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關系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物質是時空的內容,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不能脫離內容,是內容的表現。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不可分割。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相對性比較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現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A.客觀性B. 有限性C. 相對性D. 一維性【C】(2008年單選題第2題)。
12.實踐構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
實踐是人們實現某種主觀目的的活動,它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從人與動物的區別看,"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別在于
A.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B.堅持用辯證發展的觀點去認識世界
C.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實世界【D】(2008年單選題第1題)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生產人的社會聯系、社會本質",從而使自己成為"社會存在物"。實踐構成了人類的特殊生命形式,即構成人類的存在形式。實踐具有物質性、直接現實性、社會歷史性等特點,具有變革自然的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三種形式。相對于意識而言,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它具有直接現實性在聽完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講課后,一些來自企業的學員感到有些失望,便問他:"你講的那些內容我們也差不多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這位企業家回答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這句話表明了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因為實踐具有
A. 普遍有效性B. 客觀規律性C. 主體能動性D. 直接現實性【D】(2008年單選題第3題)。
13.實踐的主體、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體根據自覺的目的和計劃,運用物質的、知識的和語言的工具或手段,能動的改造、認識、利用和欣賞客體;另一方面,客體本身的狀況和規律又制約和限定著主體的一切活動。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這種限制與超越的關系或限制中的超越,就是主體與客體互相作用的實質。人把握物質世界的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實踐決策、實踐目標的制訂、實踐的組織與管理、實踐結構的檢驗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是在實踐的運行過程中實現的,其基本環節有
A. 區分實踐活動的主體與客體
B. 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C. 實踐主體依據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體
D. 完成、檢驗和評價實踐活動的結果,進行反饋調節【BCD】(2006年多選題第17題)。
14.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
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過程中,又同時形成了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都屬客觀實在。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自然的"人化"過程同時就是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及其統一,構成了人類世界。自在世界構成了人類世界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人類世界形成之后又反過來制約天然自然,不斷地改變自在世界的界限;天然自然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轉化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整個大自然的運動過程中。
15.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
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意識在本質上是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不是物質本身。從物質器官看,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不是意識的源泉。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對意識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一說法在哲學上的含義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質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質【B】
(2005年單選題第1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它的發揮又是有條件的,必須借助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手段。人工智能在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會超過人的智能。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7
2013.06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之哲學重點知識匯總 下面是育路考研網為考研學子們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
07
2013.06
2014年......
07
2013.06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考研政治中最難“搞定”的一門,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的特點是理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