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小編為考生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輔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取得2014考研的成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這是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社會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依托。舊社會的解體往往以核心價值體系的崩潰為先聲,新社會的誕生往往以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為先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往往以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和完善為支撐。核心價值體系,不僅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對于每個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施加著深刻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生活方式深刻變化。這一切給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帶來了空前的活力,也造成巨大的沖擊。人們的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在這種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在價值的多元并存中形成價值共識,確立得到多數社會成員“公認”的核心價值觀,是維護社會形態的統一性和思想文化的統一性的基本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的深刻內涵,代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它提供了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價值體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才能取得全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價值認同,使人們超越民族、城鄉、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消除彼此之間的分歧和隔閡,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促進社會共同體的團結和穩定。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的必然要求。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和諧文化是一個范圍寬廣、內涵豐富的概念,是一個層次多樣、結構復雜的系統。毫無疑問,不同的文化類別、文化現象、文化行為,有不同的價值目標和實現途徑。但是,無論如何,在極為繁茂蕪雜的文化現象、文化行為和文化類別中,始終有一個基本的東西存在,這就是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價值理念的東西——核心價值體系。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和諧文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的集中體現,始終代表著、引導著該民族文化的運行方向。同時,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全社會的精神、價值、行為都有很強的凝聚作用和整合作用。因此,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起著根本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和諧文化的建設,具有保障精神方向的作用,是和諧文化的根本。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改革開放將近30年來,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進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就斐然。在思想文化的建設方面,先后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1986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1996年),堅持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其間,黨的十五大報告(1997年)專門論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并對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作了闡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中共中央還發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1年),明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在“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部分,明確提出并具體闡述了“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先進文化問題的論述,更是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思想方向和價值目標。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我們改革開放的實踐,通過思想理論界的努力,通過黨的綱領性文件逐漸提煉、歸納出來的,它本身來自實踐而又高于實踐,因而能夠指導我們的文化建設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把這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及社會思潮,比較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形成全體人民團結奮進、共創和諧的強大精神力量。
高校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陣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科學命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高等院校是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研究學問、追求真理、創造思想、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高校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建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比較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教育學生。
高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來展開。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馬克思主義既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又是崇高的價值目標。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首要和根本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辯證方法。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比較新理論成果。高校的改革和發展,高校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參與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建設,都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與各種各樣的不和諧的、不文明的、敵對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堅決的斗爭。和諧是要通過與不和諧進行斗爭才能實現的。當前,高?傮w上是和諧的。但是,社會上的不和諧現象或多或少對高校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高校里確實存在不和諧的現象,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建設和諧校園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其次,要在高校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標追求,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成功之路。要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凝聚人心,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鼓舞人心,使廣大師生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以天下為己任,自覺地把個人追求與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統一起來,把個人奮斗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統一起來。
第三,要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支撐著偉大的民族。有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前途的一個重要尺度。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沒有堅定的民族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面對某些強國的文化、經濟和軍事霸權的挑戰,我們必須不斷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當代中國人民創造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的力量源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改革創新的光榮傳統。今天,我國正在進行的改革,是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國家振興的關鍵。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改革創新精神,借鑒歷史上改革創新的經驗教訓,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重,識大體,顧大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使改革取得偉大成功。
第四,要牢固樹立和認真實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認識、評價和態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美德、高尚的革命道德和時代精神的提煉和升華,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今天,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才能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和道德風尚。
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對我國的社會道德體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社會大眾特別是對青年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高校如果沒有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沒有良好的道德水準,就難以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以及良好的公民,就難以成為社會良知和公平正義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更難以產生世界一流的優秀大學。因此,高校的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和認真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更加強烈。
高校廣大師生要牢牢樹立和認真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學風和校風,推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在高校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求真理的學風和校風,為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和諧校園提供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為代表和維護社會良知與公平正義堅守一方重要陣地。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有助于形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客觀要求,是引導全社會思想道德共同進步的客觀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條件。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于團結、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9
2013.10
以下小編為考生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輔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及其歷史進程,希望對考生們......
28
2013.10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2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以下小編為考生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十八......
2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以下小編為考生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十八......
25
2013.10
查看: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以下小編為考生整理的2014年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十八......
25
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