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綜邏輯之假設題常考題型(三)
管綜邏輯中,假設題是一種常考題型。做假設題目的基本思路是鎖定結論,簡化推理過程。對于這一類假設型的考題,尋找前提和結論中的關鍵性詞語是解題中所必需的,它不僅能夠迅速定位選項,并且也增加了選擇答案的準確性。如何判斷用這種方法呢?就是在一個推理中,從前提到結論,如果題干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存在明顯的跳躍,那么,這個段落推理成立所隱含的一個假設就是我們需要的。這時候我們考慮應用搭橋法。
所謂搭橋法,即在前提和結論的差異概念之間建立橋梁,使推理成立。
例如,香蕉葉斑病是一種嚴重影響香蕉樹生長的傳染病,它的危害范圍遍及全球。這種疾病可由一種專門的殺菌劑有效控制,但噴灑這種殺菌劑會對周邊人群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人口集中的地區對小塊香蕉林噴灑這種殺菌劑是不妥當的。幸虧規模香蕉種植園大都遠離人口集中的地區,可以安全地使用這種殺菌劑。因此,全世界的香蕉產量,大部分不會受到香蕉葉斑病的影響。
以下哪項比較可能是上述論證所假設的?
A.香蕉葉斑病不危害其他植物。
B.全世界生產的香蕉,大部分產自規模香蕉種植園。
C.和在小塊香蕉林中相比,香蕉葉斑病在規模香蕉種植園中傳播得較慢。
D.香蕉葉斑病是全球范圍內唯一危害香蕉生長的傳染病。
E.人類比較終可以培育出抗葉斑病的香蕉品種。
這里的結論是“全世界的香蕉產量,大部分不會受到香蕉葉斑病的影響”,前提是“規模種植園遠離人口集中的地區,可以使用殺菌劑,規模種植園不會受香蕉葉斑病的影響”,我們提煉結論中的關鍵詞,會發現“全世界的香蕉產量”、“不會受到香蕉葉斑病的影響”,前提中的關鍵詞有“規模種植園”、“不會受香蕉葉斑病的影響”,這樣就可以利用搭橋法,搭建起前提和結論的聯系,也就是答案B。
再如,人類學家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有了死后復生的信念。在發掘的那個時代的古墓中,死者的身邊有衣服、飾物和武器的陪葬,這是比較早的關于人類具有死后復生信念的證據。
以下哪項,是上述議論所預設的?
A.死者身邊的陪葬物是屬于死者的。
B.死后復生是大多數宗教的核心信念。
C.陪葬物的置放是表示對死者的崇敬。
D.陪葬物是為了死者在復生后使用而準備的。
E.宗教信仰是大多數古代文明社會的特征。
這道題的推理過程是“舊石器時代有了陪葬物→舊石器時代人類就有了死后復生的信念”,結論關鍵詞有“舊石器時代”、“死后復生的信念”,前提關鍵詞有“舊石器時代”、“陪葬物”,所以D搭起了前提和結論的橋梁。
這種思路對于橋梁法的假設考題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在真實考試中,你不可能僅通過閱讀題干就知道一道假設題屬于哪一類,所以要訓練自己抓取結論關鍵詞和前提關鍵詞的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3
2016.03
管綜邏輯之假設題常考題型(二) 假設這種題型,是管理類聯考邏輯中常見的一種題型。由于假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