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武漢大學2003年新聞學基礎考研試題與解析

來源: 時間:2007-06-06 14:42:37

一、        概念評析(下面的定義是否合理,請寫出基本分析,每題15分,共45分)
1、        凡是世界上新發(fā)生的、新發(fā)現(xiàn)的與人類生存有關的事實和現(xiàn)象、都是新聞。
2、        新聞價值就是新聞的使用價值。
3、        新聞的客觀性就是報道者的主觀完全符合客觀實際。
二、        觀點討論(就下相對相反的觀點給出理論評析,每題15分,共45分)
1、        應該由新聞傳播者的理性判斷來決定什么是新聞;
應該由受眾所構成的媒介市場來決定什么是新聞。
2、        商業(yè)化是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實現(xiàn)公共管理是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
3、        網絡會取代傳統(tǒng)媒體;
網絡不會取代傳統(tǒng)的媒介,更多的是與傳統(tǒng)媒體的聯(lián)合。
三、        專題研究(請就下列議題詳細論述你的觀點,每題20分,共60分)
1、        試論述新聞傳播效果評價體系。
2、        結合歷史和現(xiàn)實。闡述新聞議論監(jiān)督的一般規(guī)律(要求1-2個案例分析)。
3、        試述新聞道德的主要內涵,并請你談談當前中國新聞事業(yè)道德建設的主要問題,給出理論化的解決方案。

新聞學基礎試題分析與解答
一、   概念評析(下面的定義是否合理,請給出基本分析,每題15分,共45分)
1、   凡是世界上新發(fā)生的、新發(fā)現(xiàn)的與人類生存有關的事實與現(xiàn)象,都是新聞

試題分析:
國內各高校的文科類試題的第一項一般是名詞解釋,也可以說成概念解釋,武漢大學新聞學基礎2003年以前的試題也是這么出的,但2003作了調整,對新聞學中的概念考的更靈活了,這樣更能考察學生是否對這些基本概念真正理解。這也正式宣告了死記硬背在武漢大學新聞學基礎考試中命運的終結。
這道題考的是對新聞定義的理解,是名詞解釋的一種變換考法。答好這道題,我們先要從自己的記憶中將新聞的概念調集出來。與題中的表述仔細做比較。
但這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李卓鈞的《新聞學理論綱要》和童兵的《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有關新聞的定義并不統(tǒng)一。李卓鈞認為“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為受眾所關注的事實的信息”;童兵堅持陸定一在延安解放日報時期對新聞定義的表述: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這兩個定義,我們應該堅持誰的?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平常在復習中就應該解決,臨場再做取舍已經來不急了。我傾向認同陸定一的定義,在此我無法用短短幾句話說清楚,以后有空會說的。這里只要大家明白一點,新聞的定義問題很大程度是新聞本體問題,新聞系為新聞本體問題專門開一門課都不為過。
我以下的分析就按陸定一的定義展開。也就是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我們將此與題中的表述做個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不合理處:
一、   “·······的事實與現(xiàn)象,都是新聞”。
陸的定義“·······事實的報道是新聞”,二者的這個差異是這道題的最關鍵的點,沒有報道,事實永遠是事實,是自在之物,永遠不能走進社會公眾的視野。報道是一種人類社會與客觀存在的事實的互動手段和途徑,是客觀見諸人的主觀世界的形式。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題中沒有僅僅用事實。而是在此后面多了個現(xiàn)象,現(xiàn)象是事物在發(fā)展、變化中所表現(xiàn)的外部形式,而事實是事情的真實情況,一內一外把客觀存在的表象和實質都含概在內,比單用事實更全面,應該說這個表述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二、   “與人類生存有關”。
這個表述也有問題。此定義本來想加上事實或現(xiàn)象之所以成為新聞的另外一個因素,可是“與人類有關生存”的事實或現(xiàn)象的范疇太概括了,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現(xiàn)在的不少定義將此說成“對受眾有知悉意義的”,我認為這樣就對事實或現(xiàn)象起了有效的約束作用。
三、“新發(fā)生、新發(fā)現(xiàn)”。
陸的定義說的是“新近發(fā)生的”,也就是題中的“新發(fā)生”。但多了個“新發(fā)現(xiàn)的”就多出了問題。
我們知道,很多事是很久以前就發(fā)生了,只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進入人類社會的視野,但隨著相關條件的成熟,終于為人們所認知。哪怕將它向社會公布,也不能說這種事實就是新聞。
考古經常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考古本身發(fā)現(xiàn)的事實不能成為新聞。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有疑惑了,我們不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考古發(fā)現(xiàn)獲得突破的新聞報道,難道這不是新聞嗎?
我想這很好理解。由于考古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是最近發(fā)生的、這種最近發(fā)現(xiàn)的事實使人們對一個歷史片段的認識發(fā)生質的變化,這也是最近發(fā)生的,所以,報道出來后就是新聞。
但發(fā)現(xiàn)的事實或現(xiàn)象是早就發(fā)生的,在那個年代報道出來,也可以成為新聞,但在當今報道出來就只能說成是歷史

一、觀點評析
2,新聞價值就是新聞的使用價值

評析:這道題考對新聞價值概念的理解。
馬克思哲學中價值的定義是客體在社會實踐中所履行的功能與作用。對應于新聞學,新聞價值可以解釋為事實所包含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種種特殊素質的總和(李卓鈞的《新聞理論綱要》)。
在這個新聞價值定義中客體是事實,客體所履行的功能與作用就是事實由于包含特殊素質決定了自身能成為新聞。
新聞的使用價值就是新聞的有用性、可用性,是有關新聞的功能和作用的問題,是新聞與傳播者和受眾三方的互動關系,可以是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等。這種認識借用了經濟學中對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理解,反而使問題變得復雜。
我們通過研究世界新聞史可以發(fā)現(xiàn),新聞價值概念從進入人們的意識開始,就是為了解決兩個矛盾:
一、   無限的事實與有限的傳播通道的矛盾。
二、   新聞工作者的選擇標準與廣大受眾之間的矛盾。
顯然,這里的新聞價值應該歸為新聞本體的范疇,是研究什么樣的事實是新聞的問題,而不是新聞的功能和作用。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新聞價值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概念,不能單從字面上來理解。

一、   概念評析(下面的定義是否合理,請給出基本分析,每題15分,共45分)
二、  
3、新聞的客觀性就是報道者的主觀完全符合客觀事實

評析:本題考的是對新聞的客觀性這一概念的理解。

所謂客觀性就是事物的物質性,也可稱為客觀實在性,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的不依賴人們的意識而存在并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的的屬性。

根據(jù)這一認識,我們可以給新聞的客觀性這一概念作出基本的表述:新聞事實本身所具有的以及能決定其成為新聞的特殊屬性,新聞事實以及這種特殊屬性是客觀存在的,而非由任何外在的、人為的力量加諸其上的,人類在實踐中可以認識新聞事實和這種屬性。

題中的表述,我們不能說它完全沒道理,至少從反映客觀實在這一角度來說,它基本是對的。
這種僅從人的主觀來認識新聞的客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作者堅持新聞是·······的報道的新聞定義。有了這一前提,從傳播者角度理解新聞的客觀性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這里的客觀性與客觀態(tài)度已經沒有多大區(qū)別。

這種觀點的理論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從表層看,它雖然沒有否認新聞的客觀性,但它也沒有肯定新聞的客觀性是不依主觀意識為轉移的具體存在

從深層看,盡管它也暗示了要尊重事實,但并沒有明顯認識到這種事實在本質上表現(xiàn)著客觀實在性

從操作層面看,把客觀性等同于客觀態(tài)度,則新聞的客觀性就必然會因為“客觀態(tài)度”具有難以確定性而變的既難以衡量又難以達到,變成一種虛幻的存在。

所以正確理解新聞的客觀性的前提就是要認識到事實是物質與意義的統(tǒng)一,新聞事實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傳播者進行新聞報道時,要尊重事實,要如實反映事實的本來面目。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正在线污污污 | 亚洲国产国语自产精品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天天高清在线看片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