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考試閱讀推薦」
連線1 商學院必須是開放的
陸雄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過去部分商學院在MBA培養中看重的是對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培養,而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是脫節的,仍然把MBA視為工具人才,造成MBA缺乏創新精神、開拓精神和企業家的變革精神及遠見。現在有的商學院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且開始大膽地探索和嘗試,讓MBA的知識技能轉化為真正能夠適應復雜的經濟現實的能力。
商學院的學生,遠遠不只是在課堂或者實驗室進行學習研究,他們需要了解社會,在畢業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適應社會。他們要把知識化為一種能力,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推動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商學院必須是開放的,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之本。
出于這樣的愿景,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為例,我們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另一方面要求教授參與企業咨詢、培訓,從中尋找理論研究的線索和有價值的問題。在借鑒歐美MBA教育體系之余,我們也要思考和總結源自中國本土市場的管理經驗和理論,以此來更具針對性地為學生、企業服務。
在商學院這樣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上,通過教授的講授、海外專家的分享、成功企業家的心得體會的交流,學員們可以開拓視野,獲得成長的機會。商學院給予學生的,不僅是迄今為止所有前輩創造的經驗和知識的集成,而且是運用這些知識應對今后挑戰的能力。此外,商學院最核心的教育,是對思維、對學習能力的訓練。通過兩年或是兩年半商學院的MBA教育系統訓練,學生會逐步將學習融入到每天的生活,形成隨時隨地從各種報道、各類企業家的訪談中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這是商學院對學生的價值。
連線2 企業家不是考出來的
欒潤峰:北京金和軟件董事長
如果把我們MBA的就業方向定位為普通管理者的話,我覺得我們中國現有教育體系是能解決的。而如果MBA定位為立足于承擔未來中國經濟棟梁之才的培養上,就應該尋找真正的5~8年將嶄露頭角的商界潛力人才,然后重點培養。
現在的MBA教育已經變成僵化的體制性的教育體系。教育機構應該思考一個關鍵的問題:企業家到底是培養出來的,還是發現出來的?我的觀點是企業家是培養不出來的,而應該是發現出來的。因此,這時候的考核,就不應以現在這樣的應試考核方法。從基于應試篩選和培養的MBA里,無法選出未來中國商業的領軍人物。這是第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思考的問題在于我們學生本身。我們讀MBA,是作為跳板,是作為自己的一個光環,還是真正來練就一身本領?這個本領不在于你具體學到什么,而在于你把握了MBA的靈魂沒有?你是否擁有能夠洞察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悟。
第三個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企業如何使用MBA.招聘MBA,是用來干什么的?給他什么樣的定位?這是企業必須明確,而且要進行區分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現在的MBA教學回歸到理性,讓整個國人看待MBA的態度回到理性,才能讓我們MBA真正的回到社會經濟建設的軌道上來。否則,現在到了20年,卻還存在諸多誤區。我們對MBA曾經抱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后來發現很多學校的MBA定位與應有的宗旨背離得非常厲害,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沒有達到理想的要求。因此,我們最近幾年都在不斷呼吁MBA改革,不要太過追求數量,而要真正注重質量。
連線3 讓更多企業人參與MBA培養
丁暉:英特宜家(中國)董事總經理
對外企來說,如果說給你付工資,不是因為你的學歷,也不是因為你的教育背景,而是因為你所在的這個崗位,以及你的能力。因此,我覺得MBA的學生不能認為自己MBA讀了之后就一定能怎樣,而更多是要通過MBA教育,去補充你對企業運作的基礎理解,包括通過很多案例的研究,讓你在模擬環境里面拓展思考面,拓展適應能力。而最關鍵的,主要還是學員本身的個性、工作經歷的積累。
對MBA教育而言,在錄取的時候,學生的工作經驗和背景應占重要的權重。而實際上,現在MBA聯考讓善于考試的、年紀輕的應屆學生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對MBA的教育而言很難說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在MBA教育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一些來自企業的人進行輔助教學,參與引導討論,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這可以為學院教育提供一些補充。因為案例教學其實往往沒有正確答案,但是這里面需要引導的這個人,要有很好的企業運作或相關工作的經驗。國外很多教授在企業會兼一些職務,而國內很多老師更多地只是做課題,跟企業有些脫節。
另外一點,如果有可能,我們的MBA教育最好能夠吸收一些跨文化的學生。許多MBA學生進入到外企工作,可以感覺明顯的文化差異。比如:一個中國學生進入到瑞典的企業,而瑞典人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在一個班級里面,有瑞典人、法國人、美國人,在這個融合過程中你就能體會個人思維方式的特點和差異。如果MBA要培養一些能夠幫助中國企業跨出國界走向國際的人才,那么在班級里多一些跨文化的學生和課程探討,可能會比較有幫助。
再有一個,中國的MBA培養機構,應該更多地收集一些本土案例,用一些中國本土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實際上,這些本土案例也容易請到當事企業家,專門進行案例的探討輔導,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在職考mba流程:四種在職MBA招生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國內雙證MBA)、同等學力申碩(單證碩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國際碩士。每種方式都詳細說明了適合人群、...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