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處于黃金期時,綜合矛盾也處于凸顯期;
當中國企業處于提升期時,體制改革又處于攻堅期;
當2006年,中"/>
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兩會”激蕩是什么撥動了中國企業領袖的心弦?

來源: 時間:2007-11-19 12:01:30

在改革中闖出路!
當中國經濟處于黃金期時,綜合矛盾也處于凸顯期;
當中國企業處于提升期時,體制改革又處于攻堅期;
當2006年,中國改革進入第27個年頭時,一切都仿佛長跑中的體能極限。
這時,最需要果敢、冷靜、堅定。在最復雜、最艱難的時候,義無反顧,迎難而上。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是如此。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兩會”期間所明確指出的:“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以及溫家寶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具體闡釋的:我們“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堅定;更加努力。”“前進盡管有困難,但不能停頓,倒退沒有出路!”
同時,全世界也都注意到:溫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字眼出現了83次,提及“體制”29處。可見,當社會上各種觀點空前激烈交鋒時,中央在“兩會”期間已經明確了前進方向。
那么,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實踐者,中國各產業的領袖們都在思考什么?都在關心什么?心中最渴求什么?在面臨發展瓶頸、面臨社會矛盾時,他們又表現出了怎樣的思路與心態?
為此,《中外管理》雜志在“兩會”期間,專訪了多位云集北京、不同行業、不同“出身”的行業領袖。從他們對當今人們最關心、最敏感熱點問題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中,我們可以大略看到面臨轉折的中國企業的下一步。

創新中國時代,
企業要創新什么?

《中外管理》:在溫家寶總理為今年全國“兩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主創新已經被擺在了國家戰略的層面。但同時,作為我們企業層面,國內不少行業和企業都屢屢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不僅嚴重影響中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成為當前影響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突出問題。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眾所周知的中國DVD企業的“1美元利潤”……
中國企業的創新方向,究竟何在?

榮 海(海星集團總裁)
創新,就要整合長遠目標
經過十幾年高速發展,民營企業已慢慢走向成熟,在創新這個問題上,國內很多
企業都達成了共識。過去企業確實可以抓機遇,只要能賺錢就上,缺乏戰略,也缺乏自主創新,自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經過十多年發展之后,這些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在反思下一步的戰略。到了這一步如果還不去自主創新,還沒有核心競爭力,一定會遇到長遠的困難。所以走到今天,中國企業一定要冷靜,一定要追求長遠的發展,而不圖一時的成功,不盲目擴大規模,而是沉下心,舍掉一些東西,整合自己的核心目標。而自主創新的華為模式,是民營企業家們所推崇的。

尹明善(力帆集團董事長)
創新絕不等于創高!
英國哲學家羅素1903年到北京大學演講時說:中國是個大國,什么東西都不能依靠人家,都要靠自己!像瑞士這樣的小國,就靠兩個東西:一個是金融,一個是鐘表,就可以了;但中國人口13億,即使是杯子你都得自己造!
所以中國作為大國,特別需要民族工業。而民族工業要靠自主創新。所以這次政協會上我有一個發言,專講自主創新。力帆從1992年一個9個人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9000多人的大企業,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自主創新并非高不可攀!一切企事業,包括中小企事業,皆可大力普及自主創新!而要大力普及自主創新,就必須大力鼓勵和培養自主創新意識。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創新不是創高。“新”和“舊”是相對的,只要是沒出現過、沒使用過的,就叫新。創造或實施以往沒有的產品、技術、模式、制度,就是創新。舉個例子:集裝箱的發明,就是把運輸貨物的盛具制成統一的尺寸,然后汽車、火車、輪船、倉庫、碼頭的空間尺寸和裝運模式都和該尺寸聯系起來。這里并無高不可攀的技術,卻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物質財富,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可見,創新難不倒中小企事業。
其次,創新并非要創前無古人之新。其它地區/行業曾有,而本地區/行業尚無,融匯、改造到本地/本行業的,也可稱為創新。
再次,不能輕視形式創新和模式創新。只有“小”和“低”的自主創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時,才有可能被“集成”,才有可能被集匯到原始創新的高端。
因此,我們一定要使自主創新萬眾共識,萬眾一心,打破創新的神秘觀念,打破創新高不可攀的桎梏。讓全社會,包括中小企事業,都來參與自主創新,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創新型企事業、創新型地區和創新型國家就不會遙遠。

劉 玠(鞍鋼集團總經理)
自主創新,不僅僅是經濟意義!
鞍鋼這些年的發展,走的就是自主創新這條道路!是形勢逼著鞍鋼非走這條路不可,因為靠買技術,靠引進,我們沒有這個條件,我們資金緊缺,原來的裝備很落后,在這樣一個情況下,要想打翻身仗,只有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技術,靠自己的雙手!
比如:我們平爐改轉爐,就是技術創新,取得了成功,接著我們在一系列方面有了新的自主知識產權;比如說熱連軋、棒材生產線、連鑄連軋生產線、硅鋼片都是我們有自主知識產權。
這些自主創新的成果,或者說創新性的企業發展之路,使鞍鋼走出了困境,相比技術引進項目,我們的投資省了1/3甚至1/2!沒有創新你走不出這條路。
現實是,有些技術你要買,越是關鍵的,人家越是不賣給你。比如說我們硅鋼片的技術,5年前我們想從國外引進技術,可人家不賣。而我們自己開發,現在取得了成果,已經批量生產了。所以我自己深深體會到,創新型國家這一條道路,它不僅有經濟效益,而且有巨大的國家發展的政治意義!但創新絕不意味著完全封閉的,而是要立足于自己去引進。不能引進之后不創新,過些年又需要重新引進,這個路走不通。

侯為貴(中興通訊董事長)
要立足市場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有三層含義:原創性創新,相對比較難。改進型創新,通過消化別人的技術,改進提高,這也是自主創新。韓國、日本很多企業都走的是這條路,原創新技術很少,大部分都是在別人的基礎上改造、消化以后再提升。而中國企業在消化方面比較差,但這應該是主要的創新途徑。再有就是集成性創新,把各方面東西融合起來進行創新。
這三種路途都是正確的,那你自己的企業怎么樣來實現?原則就是不能漠視市場,要把市場放第一位。只要市場能控制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就會慢慢發展起來。日本企業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所以咱們要善于總結他們這些經驗,更要自己努力。

金志國(青島啤酒總裁)
不可忽視細小創新
創新靠的是企業內部的和諧,靠的是企業文化。因此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植入了創新和開放的兩個元素。
一說創新,大家就會想到革命性和原始的創新,可是自古到現在原始的創新有多少呢?所以第一點,我們要集成創新。第二點,我們不能忽視細小的創新。現在我們把自己的企業放在一個價值鏈上去競爭,原來是我自己去競爭,現在我和我的上下游商業伙伴拉起手來一起做。這種商業模式的轉換,也是一種創新。比如我們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本身就是創新型的組織。它能夠知識共享,能夠把知識變成本能,能夠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它能夠不斷反思,不斷否定自己,這就是創新。
我們為什么忽視我們眼前這些細小的創新呢?我們把細小的創新結合起來、積累起來,就是巨大的創新!

經濟增長減速,
企業如何應對?

《中外管理》:溫家寶總理3月5日在人大會議上公布“十一五”年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2006年,中國的GDP增長控制在8%左右。而在過去改革開放的27年里,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超過9%,去年達到了9.9%。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經過27年的高速增長后,將要適度回落。這種顯著的宏觀目標調整,對于我們企業意味著什么?如何看待這種調整?



金志國
里外里增長12%!
不要單純看8%,這個8%和去年的9.9%比,它的挑戰性不比9.9%小。因為投入是要受限制的。過去是投入式的拉動增長,今年雖然是增長8%,但國家規定能源消耗要下降4%,里外里是12%!和靠大量投入增長8%,這個概念不一樣。
但這對青啤來講影響不大。因為在投入產出方面,在循環經濟方面,青啤早就開始做了,做了幾十年了。

榮 海
質量比速度更重要
希望比較平穩發展是中央的意圖,但全國各個地區是不均衡的。地方發展的熱情還是很高,其實很多地市制定未來的發展速度仍然很快。
對于我們民營企業,現在并不是非常關心發展的速度,而是發展的質量和把握市場。

產業發展拐點,
企業最關注什么?

《中外管理》:當中國經濟在快車道上持續發展了20多年后,必然面臨著一些新的課題、難點和障礙,而中央提出減速顯然也是為了綜合解決各種發展中的問題。那么在這些新形勢面前,企業眼下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向文波(三一重工執行總裁)
關切保護創新者的知識產權
我現在最關注的企業生存環境問題是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如何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問題。現在中央倡導建設創新型國家,但只是綱要性的東西,具體如何落實,還在研究。如果不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創新型企業的積極性是很大傷害。
二是國家如何保護國內企業、國內產業和國內市場的問題。在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一刻也不能忽視主權的重要性。幾乎所有加入WTO的國家都會有一些政策保護本國企業和產業。我們也需要這樣,形成我們自己的產業。

侯為貴
關切創新中的市場資源保護
我最關心的問題是市場問題。對國內自主創新企業,國家應該有一個保護的力度。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也都對自己的產業有一定的保護力度,比如:日本和韓國,都是通過控制國內市場的方式保護自己的企業。
所以,我覺得國家在講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其實最核心的問題,是要把國內市場當成資源看好。也可以給外面市場,但是我有交換條件,而且要真正落實條件。過去咱們沒把市場看成資源。市場實際上是最重要的資源,比石油都重要啊!

劉 玠
關切鋼鐵業良性發展
我最關注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鋼鐵行業的良性發展;一個是相關產業政策要落到實處。
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同時在科學發展里面提出循環經濟,對我們企業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主題。特別是鋼鐵行業,過去就存在不科學的問題。
過去的鋼鐵行業,不僅存在盲目投資現象,還存在污染環境問題。舉個例子:中國現在300立米以下高爐一年的產能是9800萬,而300立米以下的高爐是早就該淘汰的。國外現在建的都是3000~5000立米的高爐,這種大高爐,環保、節能、效益都非常好。而300立米以下的高爐,煉一噸鐵的能耗要比人家高出200公斤。9800萬噸,每年要白白浪費2000萬噸煤!一算嚇一跳是不是?所以我認為鋼鐵業,都應該認真思考:咱們這條路怎么走。這些年來,我們運作的都是2000立米以上的高爐,但我也希望整個行業都能良性發展。
這次會議我帶來了一些建議,主要是圍繞國家落實產業政策方面,能否有一個時間表?鋼鐵行業的很多產業政策已經制定出來了,比如:稅收、貸款、項目核準等等方面,但是沒有得到落實。所以我建議國家應該有所作為,在落實方面加大力度。否則產業政策也就會成為一紙空文。鋼鐵行業落后的小高爐、小軋機等等還比比皆是,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等落后情況不能再出現了,相關部門要抓緊落實才行。

榮 海
關切建立企業破產保護
我關注的問題很多,這次我帶來的提案是提議在新的《企業破產法》中,建立“債務危機企業保護(挽救)制度”。這個想法是在去年12月份工商聯的會上,黃孟復主席正式提出來的,很多企業家都積極響應。咱們國家現在的《破產法》,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破產保護,對陷入危機的企業,沒有給予拯救的機會。
于是就會出現什么情況呢?一旦企業出現資金鏈有問題,所有銀行都會去要債。即使是一個很好的企業,由于一時的困難,在眾多的輿論和逼債的情況下,一夜之間也將不復存在了,繼而又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但是同樣的情況像歐美、西方國家,就有一個比較好的破產保護措施。你比如說像美國的很多航空公司,在9.11以后業務都大面積滑坡,甚至有一些公司宣布進入破產。但是在宣布進入破產的時候,它就允許債權人參與重整計劃當中,不再逼債,但是要監督運行的情況。這一段時間非常寶貴,它有可能讓企業走出破產。而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法律與政策。

和諧共贏時代,
先富者如何作為?

《中外管理》:按國際公認的分配公平指標——基尼系數,中國已超過了國際警戒線。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不僅大于發達國家,而且是建國以來貧富差距空前拉大的時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此話看似簡短,但是作為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它不僅反映出政府對社會大眾所反映的民生問題高度關注,而且將民生與改革發展大局緊密結合起來。這就給公眾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即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大多數老百姓都過上更好的日子。那么作為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又該如何看待?如何作為?


企業決策要更兼顧、更慎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新的情況,因此中央特別強調:在發展過程當中,要注意搞好社會的和諧,保持發展、改革、穩定。但是,這應該看到: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鞍鋼也遇到這個問題:在發展中,有些過去不成問題的事情,現在都成問題了。這時就需要企業家在制定企業新政策和具體的規章制度時,要更多地考慮如何能夠兼顧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要考慮不同層次的要求。總之,考慮問題要更復雜,出臺一個政策之前,恐怕比過去更要慎重。

金志國
貧富差距,也有有利一面
貧富差距是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現象,也有有利的一方面,說明國家發展了。在“發展是硬道理”階段,產生貧富差距是必然現象。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調整,是會調整的。現在國家可以用一些政策來調節,比如:用稅收政策來調節。
我不在意別人說我富,我覺得很光榮。人們尊重你賺錢的過程:你憑你的智慧,憑你的能力,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賺錢。更重要的是,有錢的國家才會受到國際尊重。

榮 海
“共富”絕不是“均富”
現在,民營企業家的財富,實際上都已經走到陽光底下了,模式都能夠經得住考驗。而且實際上這些企業做到這個規模,也懂得了和社會和諧共處,以求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有這樣的覺悟,也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像我們這一批民營企業家,這么多年是帶著自己的員工一起奮斗。發展好的企業,普通員工的收入都比其它企業要高。如果你到這個企業問他的員工,他們內心對企業家是尊重的,也是感謝的。而且民營企業解決了兩億多人的就業問題,的確是非常大的數字!不管別的,就這一點為社會解決了多少困難?這是不能否認的。
所以現在提出共同富裕,與平均主義是有本質區別的。

向文波
“患不均”思想要拋棄!
我認為富裕本身并沒有錯,反而是好事,誰不希望富裕呢?現在民眾的仇富其實不是針對真正的企業家的,企業家并不是處在風口浪尖上,他們對民企也并不恨。貧富分化的問題值得研究,但更重要的,也是人們最關注的是:是什么原因產生了貧富分化?也就是說,人們現在關注的是財富分配的公平和機會的公平問題,而那些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功的企業家,人們對他們是尊重的。至于如何落實公平,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有些媒體過于渲染仇富情緒,是不負責任的。輿論導向很重要,要拋棄中國文化長期宣揚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社會需要差別,需要層次,希望致富顯然是人們工作生活的一大動力。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在线可以免费观看的Av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