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中國故事(1923-1946)》、《普洱茶道》、《中國的新革命——1980-2006年,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
書評
誰的時代,哪位人物?
文/李輝
2001年7月下旬,坐在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圖書館里,我借出1972、1943年的《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分別是蔣介石、宋美齡。翻閱時,我忽然有了一種好奇:從1923年到20世紀末,將近80年的時間里,到底有哪些中國人出現在《時代》封面上?
自1923年3月3日創刊以來,《時代》就對報道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第一個成為《時代》封面人物的中國人是吳佩孚。在以后的將近80年時間里,陸續成為封面人物的有: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汪精衛、溥儀、宋美齡、宋子文、陳立夫、陳誠、吳國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羅瑞卿、陳毅、李富春、林彪、江青、鄧小平等。在他們中間,出現次數最多的幾位依次是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其余均為一次。還有幾位封面人物雖是外國人,但與中國事件有關,故也可歸于此列,如亨利•盧斯、史迪威、20世紀70年代首次訪問中國的尼克松等。
截至2002年《時代》創刊八十周年,《時代》封面上與中國有關的人物和事件,大約有60次左右,在幾千期刊物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在歐美國家之外,這又并非一個小數目。
一本專門研究《時代》封面人物的專著《誰在〈時代〉封面上?》,作者Donald J. Lehnus研究的是1923年-1977年的封面人物。他寫道:“這項對2814個封面的研究已經表明,《時代》的封面是一系列的象征符號,它們代表了當時國內外事務,代表了美國社會生活,代表了科技與藝術,代表了文明發展歷程的方向以及人類生活的其他各個方面。如果從過去可以推知未來,那么讀者們確信《時代》的封面不僅僅會繼續關注所有重大的事件,關注在腳下這片土地上進行的探索,還將會繼續展現這個世界上偉大的男性和女性,名揚天下的或臭名昭著的。54年來的封面都是如此,未來必將延續這一風格,直至《時代》不復存在。”
還有句話說得很好:“那些經常出現在《時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將被收入歷史課本。”當我排列上面那些中國人物的姓名時,腦海里浮現的正是風云變幻、背景廣闊的中國歷史畫卷。不同年代的不同人物,將之串聯起來,我想會是一部別致的20世紀中國史。
這是一個美國刊物與中國20世紀歷史之間的故事。但在更大程度上,它也是中國歷史自身的故事,一個如何被外面的世界關注和描述的故事,一個別人的描述如何補充著歷史細節的故事。他(她)什么時候出現?為什么選擇了他(她)?他(她)又是如何被描述的?甚至,在我看來,有哪些重要遺漏?這些,都將是解讀與敘述過程中應有的話題。
工程浩大,卻充滿誘惑。
我無法抵御這個誘惑。好奇中,奢望中,開始了我的講述(“封面中國”系列文章發表于2006年度《收獲》雜志)。時間在延續,類似的或者完全陌生的故事仍將發生。中國的人物或事件,何時以何種方式再度出現在《時代》乃至其他雜志的封面上,那將是未來某一天的講述。
《封面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中國故事(1923-1946)》李輝 著
東方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普洱茶的江湖
文/王石
2006年1月,我隨“7+2”探險小組從南極回國后,在北京舉行了一次慈善拍賣會。第一拍便是云南龍潤集團特選的“黃金嫩芽”極品普洱貢茶,這茶曾經跟隨我們到過南極,起價是1000元。
現場不斷有人舉牌,競爭激烈,最后,這餅普洱貢茶拍出了4.8萬元的高價。龍瀾集團捐贈的五餅普洱茶共拍得近20萬元。加上其他企業提供的拍賣品,共計512600元善款,全部捐贈給北大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用于廣西崇左白頭葉猴的研究和保護。
我之前對茶葉知之甚少,對茶的工藝、品種、等級等等,更是幾乎一竅不通。但因為胃寒飲用普洱茶也有一段時間了,暖胃之余,還不影響睡眠。到昆明參觀了龍潤普洱茶博物館,真實地踩在壓制普洱茶餅的石碾上,親手制作了普洱茶餅后,才算知道云南風格的茶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也由此對云南的認識更深。
云南是一個奇妙的地方,人文風物龐雜,生物多樣性無處出其右,頗有天人合一的味道。我去過云南的很多地方,從四季花開紅嘴鷗環繞的昆明,到壯闊蘊秀的麗江中甸,還有高黎貢山下抗戰史上留名的保山騰沖,都能感覺到云南人和云南企業家似乎也比其他地區的人更熱愛和諧自然的況味。在企業家環保組織阿拉善協會中,云南企業家會員數量僅次于北京和深圳,焦家良先生、武克鋼先生等都實實在在地為協會、為社會、為保護大自然貢獻自己的能量,體現了云南企業家的公民責任感,令人肅然起敬。
有意思的是,這個鮮花盛開的地方,生活行為和企業行為都一直和生態息息相關。適宜種植商品花卉的省份豈止云南?但卻只云南人把花卉賣到了全中國。茶葉、紅酒等產業的發展,都算是因地制宜,注重自然的平衡的道路。近年來普洱茶的種植培育已經由西雙版納和思茅擴大到臨滄等地,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又一種根于自然、尊重環境的生產方式。(編者注:普洱茶近兩年炙手可熱,價格暴漲;資本也很活躍,云南龍生今年獲蘭馨亞洲等5500萬元注資,計劃于2008年國內A股上市。)
焦家良先生的這本書,從人類學、人文地理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以一種新的方式解讀普洱茶,讓人讀來興味盎然。普洱茶是在瀾滄江兩岸漫山遍野生長著的大葉茶或喬木茶,算得上是人類的茶祖茶宗。德昂族甚至直接把茶樹視為自己的始祖,對自然的賜予始終保存著敬畏和感恩。這種情感,我想正是現代社會中所缺失的,當稱得上彌足珍貴的遺產。
讀完這本普洱茶書,相信每個樂于與自然同行的人,都會珍視人與大自然長久以來形成的和睦關系,更珍視我們身邊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普洱茶道》
焦家良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書訊
《中國的新革命——1980-2006年,從中關村到中國社會》
中關村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它在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之路蹣跚而行的曲折歷程,大致上反映了中國崛起的真相。從《交鋒》、《變化》到《中國的新革命》,凌志軍再次疏理歷史,記錄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凌志軍 著
新華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我們瀕危的價值觀:美國道德危機》
“9•11”之后,美國的“道德價值觀、公眾言論和政治哲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引起了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不安。對于戰爭、宗教、貧富懸殊等問題,卡特總統做了真誠、坦率、富有勇氣的批評。
[美]吉米•卡特 著
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沃倫•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是“股神”。《華爾街日報》資深財經記者敘述了巴菲特傳奇的一生,他投資伯克希爾、可口可樂、吉列等故事。語言輕松幽默,情節引人入勝。
[美]羅杰•洛文斯坦
海南出版社
2007年4月第2版
《巴菲特的新主張》
作者此前寫過《沃倫•巴菲特之路》和《巴菲特的投資組合》,“新主張”號稱總結了巴菲特從未透露的智慧,闡述了大師們投資的理論基礎及具體應用。它們指導今天仍然有效。
[美]羅伯特•海格卓姆
海南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中國巴菲特》
這不僅僅是牛市沸騰應時之作。該書匯總了林園、楊百萬、石開、X先生、陳鋼等二十多位中國股市傳奇人物的演講,分享他們如何在股市獲得億萬財富的經驗。
謝百三 主編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