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他們是利用太陽能環球旅行的探險家,或許,環保主義“夢想家”的說法更貼切
忘了拉里•埃里森、理查德•布蘭森吧!駕帆船與風浪搏斗、乘熱氣球冒險飛行盡管很有勇氣,滿足男人的征服欲,但并不符合最新的風潮——環保。試試太陽能、風能、人力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吧,那將是未來的綠色生活方式。

陸上馳騁
8月8日傍晚,一輛藍色、只有三個輪子、看上去像是拼湊在一起的電動小汽車,奔馳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目的地是此行土耳其的最后一個城市格克孫。那亮閃閃的車尾巴很吸引人,上面拖著一條長5米、面積6平方米的太陽能光電電池板。司機路易斯•帕默,一位35歲的瑞士中學教師坐在皮革座椅上,享受著夕陽余輝的絢爛,第二天清晨,已行駛5776公里的他將開赴下一片迥異的國土。
這輛“Solar Taxi”小汽車是環保主義者的夢想之物,它由太陽能驅動,零碳排放量,最高時速90公里。7月2日,帕默從盧塞恩出發,計劃16個月穿越五大洲,途經德國、土耳其、埃及、印度、中國、美國等50個國家,行程超過5萬公里。
“只有當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太陽能項目,才會越來越認識到對于氣候變暖的解決之道。”帕默最大的希望是在旅行中見到一些政治家和領導者,跟他們談論可再生能源問題。這次旅行將以在線日記的方式被記錄下來。
這也是帕默的圓夢之旅。“我在14歲時就想擁有一輛自己的太陽能汽車,3年前,我開始真的讓它成真。”通過一些大學的幫助,包括盧塞恩大學以及德國和瑞士一些贊助人的資金支持,他已獲得了20萬歐元,承擔這輛車的制造成本及環游世界的費用。
“我是個教師,不是工程師。我的動機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讓人們思考關于能源使用的問題,并且尋求可持續的交通方式。既然我可以開著它環游世界,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開著它進行每天的生活呢?”帕默對《中國企業家》說,“你可以開著它去上班、購物,做任何你想做的事。現在,是時候向世界展示我們有應對全球變暖的解決辦法。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海上遨游
就在帕默起程前的兩個月,另一項利用太陽能的探險行動剛剛結束:5月8日,醫學專家Martin Vosseler把“太陽號(Sun21)”船安全停泊在紐約港,這是全球首艘穿越大西洋的太陽能動力船,航行11265公里,參與的船員還有巴塞爾的醫生、環保主義者、歷史學家以及海洋生物學家。
“Sun21”屬MW-Line-Typs C60型的雙體船,長14米,寬6.6米,可載5-6人,每小時大約達10-12公里,平均速度類似于游艇。去年10月16日,它從巴塞爾出發,瑞士聯邦總統米什琳•卡爾彌-瑞將其命名為“Sun21”,并稱贊該計劃為“未來機動交通的榜樣”。船艙設于兩連體船之間,上面覆有一塊大型的太陽能電池板,支持一切設備(手機、電腦、冰箱等)的能源來源均是太陽能。“橫渡大西洋21協會(Transatlantic 21)”是該項目的組織者,他們希望通過此舉,展示環保型太陽能科技在船只航行方面的潛力。
今年7月,在盧塞恩舉行的第十五屆歐洲能源論壇上,Vosseler用大屏幕展示了沿途所拍攝的美麗的自然風光照片、他們的生活場景記錄以及與一些當地領導人(如邁阿密市長)的合影。在船上,五位截然不同的成員,有人繪畫,有人拉小提琴,在船的周圍間或還有海豚相伴。“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天堂中生活。”Vosseler開玩笑地說。但在享受之外,這畢竟是一次充滿冒險與未知的旅程。“Sun21”曾遭遇了一場強風暴,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短暫停留。
“在這樣一種航行中,有五樣東西必不可少:愿景;可再生能源;足量有效的能源儲存;團隊協作;勇氣。”Vosseler說,“我們希望告訴年輕人,可再生能源是可以發揮作用的。”他們的夢想還遠未結束,正在籌劃一場駕駛“Sun21”跨越美洲的海上行動。

空中飛翔
對于瑞士精神病學家、探險家伯特蘭•皮卡爾來說,2011年乘坐太陽能飛機環球飛行將是下一個世界紀錄,由此他將真正躋身萊特兄弟、林白、阿姆斯特朗的行列。
皮卡爾來自于一個名副其實的探險世家。他的祖父Auguste Piccard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1932年,為了收集氣象資料和研究宇宙射線,他乘坐自己發明的增壓艙飛到15781米的同溫層,是第一個親眼看到地球曲線的人。皮卡爾的父親Jacques則走了相反的一條路,乘坐深潛器潛到馬里亞納海溝1100米深的海底,打破了那時的潛水世界紀錄。
“當我有一個向上飛得最高的祖父、向下潛得最深的父親,我還能做些什么呢?那是很難超越的。幸運的是,還有地平線。”皮卡爾幽默地說。他繼承了家族的冒險基因,1979年開始熱氣球飛行,發明了多個航空特技動作,在國際探險界有很高聲望。1999年3月21日,49歲的皮卡爾和英國人布萊恩•瓊斯坐熱氣球勃萊特靈衛星3號,從阿爾卑斯山起飛,將近20天,創造了熱氣球不間斷環球飛行的世界紀錄。
四年后,皮卡爾又向另一項空中探險挑戰——乘太陽能飛機環球飛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設計這架“陽光推進號”(Solar Impulse)飛機,總投資7000萬歐元,由碳纖維構建,重僅1500公斤,機翼70米寬,比空客A380大,覆蓋25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電板,能在1萬米以上以120公里/小時巡航飛行。全部飛行由皮卡爾和兩名飛行員接力。
現在,皮卡爾期待著這架飛機明年5月初步完工,2009年進行夜航試驗,2010年完成紐約至巴黎的跨越大西洋飛行。“這是一個夢想,是一種對自然力的駕馭的象征,更是一種我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象征,顯示出可持續是一種美麗的探險。”皮卡爾說,他的目的不是用太陽能飛機替代商用飛機,只是想向人們展示新科技所能實現的成就。
從全世界來看,過去幾年太陽能市場平均每年增長超過30%,特別是在歐洲。但事實上,太陽能動力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實現商業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皮卡爾的贊助委員會包括宇航員奧爾德林、法國航空攝影大師阿蒂斯•貝特朗、科幻大師凡爾納的曾孫等名人。該項目組向《中國企業家》表示,2011年的飛行希望與一家中國大型企業合作。
即使困難重重,依然有一些人對探索“可持續”的科技和生活著了迷,與其說他們是探險家,或許,“夢想家”的說法會更貼切些。“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也就是社會需要去做的——使用非化學燃料來制造能源,同時也學習如何有效地保存這種能源。”皮卡爾一字一句地說,“這個世紀充斥著征服與占有,需要我們共同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當你在失意痛苦中,一切嘗試都失敗的時候,態度將是改變一切的力量。”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