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項目能否培養出好的管理者?什么樣的MBA項目能培養更好的管理者?針對總經理由非MBA更換為MBA后,127家上市公司業績變化的研究發現,MBA在接任總經理后,公司業績總體上有所提升,其中,從中外合作模式MBA項目畢業的總經理能更好地提升公司業績;其他模式的MBA項目(包括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和海外商學院開辦的)畢業的人員,在接任總經理后,公司業績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中國MBA教育始于1991年(當年,教育部首次批準9所大學試辦MBA項目),至今,已走過近20年的歷程。MBA項目能否培養出好的管理者?什么樣的MBA項目能培養更好的管理者?這是兩個爭議不斷,而又必須回答的問題。
德魯克曾言,“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按照這種思路,衡量MBA項目的唯一標準應是MBA學員畢業后,在其引領下,公司所取得的業績。為了解答上述兩個問題或提供稍許參考,我們選取了2000~2006年,總經理由非MBA更換為MBA的127家上市公司,對MBA接任總經理前后各兩年,公司的業績進行了對比。最終,我們發現:MBA在接任總經理后,公司業績總體上有所提升,其中,從中外合作模式MBA項目畢業的總經理能更好地提升公司業績;其他模式的MBA項目(包括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和海外商學院開辦的)畢業的人員,在接任總經理后,公司業績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不能迷信海外MBA和MBA排名
和國內商學院相比,國外商學院似乎籠罩著一層令人羨慕的光環。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種MBA排名讓人眼花繚亂。國外商學院和國內排名靠前的商學院,所培養出的MBA,其能力是否更強?
在研究中,我們對比了海外MBA和國內商學院MBA的業績,此外,還對比了《經理人》“中國最佳MBA”排名前5位(見表1)和排名靠后商學院的MBA的業績。結果表明,海外MBA在擔任總經理2年后,公司業績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并沒有顯著地好于(在統計學意義上)《經理人》排名5名之后商學院的MBA.《經理人》排名前5位商學院畢業的MBA,在接任總經理后,業績提升的幅度并沒有比排名靠后商學院畢業的MBA更大。
由此可見,我們既不能迷信海外MBA,也不能迷信國內商學院排名靠前的MBA.
MBA沒有名校效應
國外學者曾用基金公司作為樣本,來研究MBA的管理能力,結果發現,畢業于名校的MBA,其業績要好于非MBA經理人;畢業于一般學校的MBA,其業績要差于非MBA經理人。那么,在中國,名校(見表2)畢業的MBA,在執掌公司后,能否取得更好的經營業績?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名校畢業的MBA,其業績未必好于一般學校的MBA.也就是說,中國的MBA并沒有名校效應。
MBA項目并非越貴越好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 ,國內商學院也以學費的高低來傳遞MBA項目質量的信息,其中,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商學院的收費最高,可謂“鶴立雞群”。然而,我們的統計結果卻顯示,這兩個商學院畢業的MBA,在擔任總經理后,公司業績不升反降(總資產營業利潤率和總資產利潤率分別下降了3.65%和3.35%)。
由此可見,收費高的MBA項目,所培養的管理者,其能力未必更強,收費高,并不意味著“含金量更高”。
中外模式培養的MBA業績更好
目前,中國商學院基本有五種辦學模式,包括中外合作模式、中外合資模式、商業化模式、自主模式和外資模式(見表3)。那么,哪種模式培養的MBA,其業績更好?
我們的統計結果表明:業績提升最為明顯的是,由中外合作模式MBA擔任總經理的公司(總資產營業利潤率提升了5.6%,總資產利潤率提升了6.4%)。與之相比,其他類型MBA項目所培養出的管理者,其改善業績的能力可謂平平。其中,由海外MBA擔任總經理的公司,總資產營業利潤率提升了6.4%,總資產利潤率提升了5%;由長江和中歐MBA擔任總經理的公司,業績不升反降,總資產營業利潤率和總資產利潤率分別下降了3.65%和3.35%;由一般院校MBA擔任總經理的公司,業績沒有提升;由《經理人》排名前5位和國內排名前5位院校MBA擔任總經理的公司,業績有升有降。
由此可見,中外合作模式培養的MBA,能更好地改善公司業績,各種機構對MBA項目的排名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選擇或評價的唯一依據。
反思MBA的擴張浪潮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與此同時,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近二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商學院教育,希望能夠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和適應國際化商業環境的管理人才。
中國MBA教育的發展非常迅速:1991年,教育部首批清華大學等9所大學試辦MBA項目;1997年,國家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MBA為一個獨立的碩士學位時,有56所商學院具備MBA項目辦學資格;2010年,中國擁有MBA招生和培養資格的院校已達236所,和1991年相比,擴張了26倍。在1991年,MBA招生人數尚不足百人,最終有94人入學;2010年,有超過3.6萬人進入了MBA課堂,和1991年相比,擴張了383倍。
不可否認,中國MBA教育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由于發展太快,也引發了一些問題。中國管理學研究的歷史只有三十多年,因此,目前國內大部分的管理理論都是“拿來主義”的產物,真正掌握國際前沿管理理論,又精通本土管理實務的教授可謂鳳毛麟角。相比每年3萬多人的招生規模,師資力量可謂捉襟見肘,即使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名校,每年也要從國外聘請師資,并把本校教師送到國外學習。僅從師資角度考慮,很多開辦MBA項目的商學院也許并不具備資格。另一方面,一些院校對教學質量的放松也令人擔憂,個別院校為了爭取學員,甚至承諾可以“搞定”一切事情,如果沒有時間上課,可以幫忙簽到、錄像、錄音,甚至派秘書代聽也可以。師資的匱乏和對教學質量的放松,直接導致培養出的MBA參差不齊,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非常嚴重。也正是如此,中國MBA項目自開辦以來,一直遭受著各界,尤其是實務界的質疑。
雖然中國的MBA項目泛濫成災,給整個MBA領域造成了不良影響,但還是有一批商學院在兢兢業業地打造MBA.例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每年都要從國外聘請優秀的師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常任EMBA教授來自國際的占40%;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率先和哈佛商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并共同進行案例研究……這些商學院,借助中外合作的發展模式,既重視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教學方法,也重視對國內管理實務的研究;既重視培養MBA的國際視野,也重視培養其解決中國實務問題的能力。而我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中外合作模式的商學院,其培養出的MBA能夠更好地改善公司業績。
如何選擇研究樣本?
研究者選取了2008年12月31日前,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的非金融公司,在2000~2006年間,總經理由非MBA變更為MBA的公司作為樣本。因為需要比較總經理變更前后各兩年的業績,所選取的樣本公司在總經理變更前后至少有5年的財務數據和總經理的年齡、學歷數據。財務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和CCER數據庫。年齡、學歷和MBA畢業院校數據通過Wind數據庫和百度搜索而得。經過篩選后,得到了127家符合條件的公司,共635個年報數據可用于分析。
如何避免外部因素(行業變化、宏觀政策和經濟危機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在研究中,每個公司的業績為本公司業績減去“配對公司”的業績。“配對公司”和樣本公司位于同一行業,也同樣是上市公司,在研究所選取的時間段內,總經理未發生變更,而且資產規模和銷售規模和樣本公司相比(總經理變更前一年),非常接近。也就是說,樣本公司的業績是“相對業績”。
如何避免內部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在某些公司,公司的經營實際上由董事長負責。另外,董事會的作用也不容小覷。也就是說,公司業績的改善,不一定歸功于總經理。為了印證研究的準確性,研究者從總樣本(127家公司)中選取了85個公司作為子樣本,采取相同方法進行了研究。子樣本的選擇標準是:總經理兼任董事長或總經理薪酬高于董事長——通過這兩個指標,可以認定這些公司的實際經營者是總經理。
用什么指標來衡量公司的業績?
很多公司在總經理變更前后,會進行盈余管理。為了避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者用總資產營業利潤率來衡量公司的業績。同時,為了印證研究的準確性,還采用總資產利潤率和主要受總經理影響的存貨周轉率作為指標,用同一方法進行了測試。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在職考mba流程:四種在職MBA招生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國內雙證MBA)、同等學力申碩(單證碩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國際碩士。每種方式都詳細說明了適合人群、...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