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非常重要,像公民課,文明禮貌常識性的東西要到大學來補,很辛苦。當下中國的教育,過于強調‘智’,忽視了德、勤、美、體等能力的培養。”
“現在中國有的公務員是‘混’飯吃,不是真正為人民辦實事,只會擺官架子!不少公務員態度不端正,仍是過去‘當官做老爺’的心態,過去‘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官架子現象,如今依舊存在。”
“汪洋書記四次與網友拍磚聊天,這種開放姿態值得其他領導學習。只有‘頭頭’擁有開放包容的思想,樂意交流的態度,廣東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中國MPA之父”夏書章談公共管理:
開篇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唐代哲學家韓愈在《師說》里,這樣評述老師。
今年7月,“廣東省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家”評選揭曉,中國MPA之父夏書章、著名比較文學專家饒芃子等16位社會科學“大師”,均榜上有名。他們被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稱為“廣東文化軟實力的象征,廣東社會形象的重要代表”,汪書記還說,要以文化“軟實力”為廣東發展“硬撐腰”。
而教師節前夕,汪洋登門拜訪著名比較文學專家、暨南大學教授饒芃子,強調為教師創造凝心靜氣鉆研學問的環境,不要讓事務性工作成為專家教授負擔。
廣東對“大師”的重視,可見一斑。為此,新快報專程尋訪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大師足跡,期望為讀者呈現學者之人生、師者之氣度。
93歲的夏書章鶴發童顏,講話中氣十足。
這位生于戰火紛飛年代、曾兩度停學、后來取得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的學者,盡管已白發蒼蒼,但至今仍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每周都為學生授課。看書看報更是他每日的“必修課”,因為這樣他才能“多思考”。
訪談中,夏老時而大笑贊廣東,時而悲憤砭時弊。他關注“考碗熱”,認為公務員不是混碗飯吃,不是當官做老爺,而是為人民服務;他針砭時弊,認為不敢扶老人觸碰道德底線,貪腐則是亡國亡黨的大問題;他心系教育,呼吁中國擺脫應試教育,重視公民教育。
■人物檔案
夏書章,1919年1月生,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行政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PA之父,中國行政管理學界的泰斗。現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2006年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第一次在亞洲頒發的“國際公共管理杰出貢獻獎”。
他1985年主編出版的《行政管理學》,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本關于行政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專著,為這門學科奠定了理論框架。此后,發起籌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為中國行政管理學的重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編著的著作30余種,發表論文約300篇。具代表性的有《行政學新論》《現代公共管理概論》和《〈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等。
必有師焉
不滿列強欺負 堅信“上醫醫國”
夏老堅信:“民族要復興,國家要興旺,就需要醫治國家的醫生。”而他的一生,就是不斷培養“醫國醫生”,不斷為國家的公共管理學科發展作貢獻。
夏老出生在一個國運不濟、戰火紛飛的年代。治國平天下,是夏老骨子里的“人生大事”。五四以來,中國多次被列強侵略,當時的中國青年心里都憋得難受。“中國人為什么老受人家欺負?日本人為什么要欺負中國?”滿腔愛國情,夏老一直不服氣,堅信中國能變得更強。他深信古語:“上醫醫國,其次醫人。”最有本事的醫生是醫國家的。
“報考專業時,我母親、老師都不管,完全個人做主。”直到現在,夏老仍然感激父母及老師的“放權”,自己做主,考上喜愛的政治學系。
但是,夏老的舉動讓老師和同學驚訝不已。當時最吃香的是理工科,傳統觀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么就學經濟,抗戰時期需要這類人才。而當時冷門的政治學卻成為夏老一生的最愛,他堅信:“民族要復興,國家要興旺,就需要醫治國家的醫生。”而他的一生,就是不斷培養“醫國醫生”,不斷為國家的公共管理學科發展作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夏老不斷為推動中國引進MPA專業學位教育努力。1999年,他在國內首次倡導引進MPA學位教育,引起巨大反響,第一批試點MPA專業學位的全國重點院校就有24所,而最初只打算試點6所。至今,全國已有100多所院校擁有MPA學位授予點。
中大任教64載 他93歲仍執教鞭
夏書章從小崇拜孫中山,1947年應聘來到中大,在政治學系教三門課——行政學、行政法、市政學。但1949年課程改革,他只能“轉行”教“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
“我跟我的學生講,我跟你們有緣啊,要不然我到現在還在嘩啦嘩啦。”夏老大笑道。他的大兒子已退休三年,而93歲的夏老仍在三尺講臺。每周,他不僅要給中大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碩士生上課,還要帶博士生,今年所帶博士生的研究方向還很“時髦”——幸福城市如何建設和治理。
自1947年來中山大學任教,除了中間一年到哈佛大學教書,夏老沒有離開過中大。談及初來中大,夏書章感慨萬千:解放前,中山大學與北京大學、中央大學(即今南京大學)為全國最大的三所大學。他從小崇拜孫中山,1947年應聘來到中大,在政治學系教三門課——行政學、行政法、市政學。但1949年課程改革,把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系全部停掉了,夏老只能“轉行”教“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任教64載,夏老見證著中大數十年風雨,他一句話總結中大的歷史:院系調整已經把中大打了折扣,而十年文革又讓中大元氣大傷。
對于今日中大,他認為很不簡單:“改革開放后,中山大學開始重新起飛,現在穩定地躋身于中國一流高校的行列。流行的大學排名說我們排老九老十,光看排名其實沒有意義。我們要實實在在看成果、看畢業生。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在社會上反映普遍是較好的。”他說,中大有今天,很重要的一條是學風好、講實在。
稱贊廣東干部素質 強調重視嶺南文化
“汪洋書記四次與網友拍磚聊天,這種開放姿態值得其他領導學習。”夏老稱贊廣東的干部素質提高了,他帶的博士生中就有三個是省政府干部。
夏老不僅見證了中大數十年風雨,也是廣東幾十載滄桑巨變的親歷者。
回憶起剛到廣州的日子,他連連搖頭:“那時的日子,是自來水不清、電燈不明、馬路不平啊。”當時,中大附近是農村地方,沒有高樓大廈,交通也不便。“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廣州很漂亮,廣州一直在進步!”
夏老還稱贊,廣東的干部素質提高了,自己帶的博士生就有三個是省政府里的干部。“汪洋書記就是好例子,他和網友的關系很好,網友都喊他‘汪帥’。汪洋書記四次與網友拍磚聊天,這種開放姿態值得其他領導學習。只有‘頭頭’擁有開放包容的思想,樂意交流的態度,廣東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作為半個廣東人,他認為建設“幸福廣東”,政府干部必須給力——“干部都不帶勁,怎能帶動大家一起創造幸福?”不僅要滿足人民的物質需求,也要注重人民的精神食糧,滿足文化需求,才能讓人民有幸福感。
提及廣東要建設“文化強省”,夏老強調重視嶺南文化,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等廣東歷史,因為這是深入廣東人民骨髓的本土文化。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夏老對“輕狂”很寬容——韓寒很不錯
“現在年輕人寫書很不錯,韓寒這個人就很不錯,能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嘛。李敖的兒子不是還跟他干上了嗎?他兒子進了北大說:韓寒算老幾啊?”對年輕人的那點事兒,夏老很寬容,哈哈大笑說:“年輕人狂點,在所難免嘛。”
他希望年輕人珍惜時間,提議大學生要做基礎厚實的“不倒翁”。“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就是因為重心穩。”
他鼓勵大學生要盡量多讀點書,把基礎打好。“人生在世幾十年,時間很寶貴,大學四年很快就過去了,如果只是追求吃喝玩樂,那是低級趣味。在成績上,不能只要求60分萬歲,同時也要避免高分低能。”
夏老還告誡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讀書并不是說不能做官,但如果用做官來衡量讀書的前途,這是沒有出息的。”他先后講述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的成就,號召大學生要以偉人們為榜樣,“把胸懷和眼光放大,以國家、民族的前途為己任”。
看到新聞報道一名88歲老人摔倒,因無人敢扶最終死去,夏老急得拍案——不能到了大學才補德育
步入耄耋之年,夏老仍關心時事,每天看多份報紙,看報時間太長,連老伴都“有意見”了。他說:“要關心國計民生,就一定要多看報多思考。”
談及老人跌倒無人敢扶的熱點新聞時,夏老急得面紅耳赤,緊握的拳頭再次重重地捶在了桌上,大聲質問:“一個88歲的老人家跌倒了,沒人敢扶起來,最后死了。見死不救,這是什么道理?”他認為,這不僅是社會誠信問題,連人最基本的道德倫理都喪失了。
“上海寶鋼醫院手術室起火了,6個醫生護士竟然自己逃了,剩下的病人被窒息而死。他們的良心到哪里去了?”夏老直指,這些事情,都已經觸及社會道德底線,是我們的德育出了問題。一生為師,夏老說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如果全部東西都到大學才補,補不了的,有些課缺了就是終身遺憾。“基礎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在小學、中學缺的課太多,全希望到大學來補,很難。像公民課,文明禮貌常識性的東西都到大學來補,很辛苦。當下中國的教育,過于強調‘智’,忽視了德、勤、美、體等能力的培養。”
他建議,公民教育要從幼兒園、小學開始,要培養孩子的道德心、同情心、惻隱心和公德心,要培養他們友好對待別人,尊重長輩的習慣。如果中國的教育一味傾向發展智力,再高智商的人才,也可能成為社會的“廢品”和“敗類”。
“貪腐是亡黨亡國的大問題!”
訪談中,新快報記者跟夏老聊起千軍萬馬趕公考一事。中國公務員考試連年大熱不減,報名人數連續三年超100萬,其中今年更多達140萬人加入“國考大軍”,并創下4961:1的最熱職位紀錄。
“考碗熱”越來越熱,是好是壞?夏老認為,這未必是好事。“太多年輕人熱衷報考公務員,不喜歡做實業,這對國家發展不利。當然也有一點好處,競爭大了,選撥到的公務員人才素質更高些。”
“現在中國有的公務員是‘混’飯吃,不是真正為人民辦實事,只會擺官架子!”夏老直呼,公務員不是當官做老爺,而是為人民服務。他認為,不少公務員態度不端正,仍是過去“當官做老爺”的心態,過去“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官架子現象,如今依舊存在。
夏老說,要真正吃好公務員這碗飯,其實是不容易的。“實際上,公務員的工作是不好做的。管理就是服務,如果沒有服務的方法和精神,只是混飯吃是不行的。”
“現在這個社會,男青年成了‘考碗族’,女同胞成了‘嫁碗族’。他們大多認為公務員工作輕松安逸,沒有好好考慮人生,沒有考慮要為國家做貢獻。”
作為“中國MPA之父”,夏老呼吁,“公共事業管理包括政府和社會,可見公務員的素質高低,對整個國家的公共事業管理影響很大。要把公務員當‘事業’來做,要有犧牲和貢獻精神,真正為國家為人民謀幸福!”
談及中國目前的貪污腐敗現象,夏老認為不可忽視——“貪腐是亡黨亡國的大問題!”
他以蘇聯高官貪污為例,稱正是太多官員貪污腐敗,才導致強大的蘇聯垮掉,這也給中國執政黨敲響警鐘。同時,夏老堅信中央的處理能力:“我們要對中國共產黨有信心,問題是有,但需要逐步解決。”
說到被持續曝光的擇校費問題,夏老怒目圓瞪,拳頭緊握,重重捶在了桌子上:“擇校費,少則幾萬,多則二十幾萬,怎么連最基本的教育資源也有那么嚴重的腐敗?!”
此外,談及陳××貪污案時,夏老認為被判無期徒刑是其咎由自取。“官是挺大的,從公安廳廳長到省政協主席。但貪污腐敗了,(他)就只能做反面教材,只能遭罵。”夏老認為,官職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為人民辦實事。
面對多種腐敗現象和道德缺失問題,夏老認為媒體的監督作用非常重要。“當然光是我們發發牢騷也沒用,需要媒體的監督,現在媒體就需要‘一放一收’,實事求是。”他認為媒體不僅要多表揚好人好事,還要監督貪污腐敗、道德缺失等現象。
“新聞報道要正當一些,尤其不要搞太多低級趣味的東西。要給群眾正確的輿論導向。”
最近媒體正在進行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夏老多次表示稱贊。“現在有一種說法,中央政策是對的、好的,但到了基層,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中間打了折扣。因此媒體要多到基層走走,反映民聲。”
夏老還主動評價《新快報》,認為《新快報》大有可為,并殷切寄語:“新”要耳目一新,不要是老一套;“快”要大快人心,不要讓群眾皺眉頭。當代社會,媒體非常重要,輿論不是一兩人的事,影響很大,群眾需要好的媒體來引導輿論,監督社會。
記者印象
鶴發童顏的“老憤青”
鶴發童顏,聲如洪鐘,步履穩健,他是中大最德高望重的學者夏書章,他今年93歲了。
本以為,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講話會慢條斯理,語氣平淡。殊不知,夏老完全顛覆了這種傳統“偏見”——聊了一個下午,古往今來,談天說地,夏書章嬉笑怒罵,鞭辟入里。他時而大笑贊廣東,時而悲憤砭時弊,宛若一個憂國憂民的“老憤青”。
他愛讀書,他家不大的客廳里,三面墻都擺滿了書柜。書擠到桌上,擠到過道的臨時書架上還是放不下,就碼在地上,整整齊齊。談到微博,他說“我也懂的”,只是眼睛不好不方便上網,但微博作用值得肯定。
他堅持不做“宅男”。他說,自己的養生秘笈就一個字——動。“腦動,心動,身體動”。他每天都下樓走走,要么去上課,要么去書店,要么就跟太太一起去逛市場買菜。“我和太太結婚68年了,鉆石婚都過啦!”他對此笑得自豪。
他還幽默地說,為了安全,70歲后中大就不讓他騎單車,80歲不讓出國,90歲不讓出廣州了。“這么友好的建議,我沒理由不接受吧?哈哈!”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