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話題,幾百年前在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初期曾經出現過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快速發展,后來又花了很多錢來治理環境。那么為什么在今天的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地區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現象呢?
下列哪項能夠最合理地說明其中的原因?
A.環境一旦被破壞了,即使花再多的錢也不能恢復到原來狀態了。
B.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愿意放緩本地區經濟的發展以求保護好環境。
C.很多經濟不發達地區沒有錢來保護環境。
D.用于保護環境的費用不論你是否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都是幾乎平均負擔的。
E.對環境造成破壞地區的領導不能從大局出發。 趙老師認為:近年來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普遍比以前濃厚多了。因為他上課的班級中大學生對于各門基礎課幾乎一堂課都不缺席,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思議的。
趙老師的結論基礎是以下哪項假設?
A.趙老師的學生之所以對基礎課產生興趣,是由于趙老師的學術地位和學術水平較前幾年有了極大提高。
B.近年入校的大學生較前幾年的比起來有較好的文化基礎。
C.對待基礎課的態度是衡量是否有學習興趣的重要標準。
D.在學習上不能按一般的標準來要求大學生。
E.對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有進取的前提。 在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工作、生活的認為教師們通常對因特網技術態度冷漠的觀點是錯誤的,至少是過時的。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對調查問卷做出反應的5000名教師中,78%的人表達了對因特網的強烈興趣,甚至還有不少人自認為是“網蟲”。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調查結論?
A.調查沒有試圖確定,收到問卷的教師以前是否接觸、使用過電腦或因特網。
B.相比其他教師,對因特網技術有興趣的教師更有可能完成、并返還他們的問卷。
C.當向教師分發問卷時,并未考慮教師在學歷、年齡、性別、以及所教授的課程和教學經驗等方面的差別。
D.自調查結果公布以來,在應用因特網技術于課堂教學方面取得了幾項重大進步,遠程教學的前景已經日漸明朗。
E.該調查是某網絡公司的市場調查的一部分,可能帶有該網絡公司的市場營銷方面的企圖。 在評價一個教師的是否具有良好的從業素質時,有人主張:只要他(她)教的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那么他(她)就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
以下哪項都削弱了這種主張,除了:
A.有的老師是以犧牲學生的個性為代價,使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很難有什么大發展。
B.有一位老師雖然教的學生成績名列前茅,上課時經常體罰學生,如果學生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大量的作業,他就把學生留下,不允許學生回家。
C.有一位老師所教班級的成績不錯,但他經常要求學生和家長為他做這做那。
D.有一位老師上課前不認真備課,上課時不認真講課,堅持要調離現在的工作崗位。
E.有的老師雖然學生取得了好成績,但他經常挪用其他老師的上課時間,過分強調自己所教課程的重要性。 在20世紀50年代,60%的受治療的癌癥病人在發現疾病后活了5年。現在60%的病人在發現后至少活了7年。這個事實顯示,因為治療方法的提高,癌癥病人比20世紀50年代的病人在患病后活的時間長了。
上面論述的結論依賴下列哪一個假設?
A.在20世紀50年代,僅僅有60%的癌癥病人接受治療,而現在接受治療的比例顯著提高了。
B.無健康保險的人現在比20世紀50年代更可能獲得免費治療。
C.現在癌癥的探測并不比20世紀50年代平均而言發現得早。
D.現在的醫生比20世紀50年代的醫生在疾病被發現以后預測病人活的時間更長。
E.現在癌癥病人的數目與20世紀50年代的數目大約相同。
6.18歲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百分比從1980年的48%上升到1986年的53%。可以推導出在1986年,這個年齡組的人難以負擔獨立生活。
上面文章結論的得出依賴下列哪一個假設?
A.這個年齡組中不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的人寧愿與他們同齡人居住在一起,而不是父母。
B.這個年齡組的人,假如他們自己能夠養活自己的話,就會選擇自己居住而不與父母居住。
C.與父母居住在一起的這個年齡組的人對于家庭花費不做任何補償。
D.在1980年至1986年間,適合于單身生活的出租房屋的數目下降了。
E.這個年齡組的有些人,盡量在調查期間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以前過著單身生活。
7.一個孩子是不是獨生子,與他的社會能力的發展水平幾乎毫無關系。美國一家機構最近作了一個對比跟蹤調查,60名獨生子與50名第一胎孩子從出生到3歲的資料顯示,他們的社會能力的發展非常相近。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進行對比研究的兩組孩子數目不同:一組為60人,一組為50人。
B.在跟蹤調查中,對孩子與家人接觸的觀察多于對孩子與外人接觸的觀察。
C.大部分參與研究的人員都是獨生子,他們可能在調查中滲透個人意見。
D.在美國,當第一胎孩子接近3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一般才會生第二個孩子。
E.在跟蹤調查中,研究人員把自己與孩子的接觸情況也包括在內了。
8.開瑞公司原定讓老潘去開產品訂貨會,但老潘卻感冒了。在討論派誰去開訂貨會時,總經理說:“沒有老潘,我們這個訂貨會也得參加呀,你們看派誰替老潘好呢?”
總經理這句話里包含著什么假設?
A.老潘平時工作特別勤勤懇懇。
B.老潘和總經理的關系密切。
C.總經理對老潘生病表示遺憾。
D.如果老潘沒生病,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E.還有許多人能比老潘更合適。
9.當學校管理者將教學研究轉化為標準化的教學項目并且授權老師使用時,學生學得少并且沒有以前學得好,即使老師都是一樣的。因此,管理者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一定有缺陷。
上面的論述基于下列哪一個假設?
A.老師根據標準化的項目的教學能力有所不同。
B.標準化的教學項目所基于的教育研究是合理的。
C.應當由研究者自己把研究轉化為教學項目。
D.教師選擇完成項目的方法是無效的。
E.學生學習的水平隨著階段不同而不同。
10.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直被認為是人所獨有的,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標志。智能機器人已經能在國際象棋比賽上戰勝專業棋手。因此,認為邏輯思維能力為人獨有的傳統觀念是不正確的。
以下哪項都與上面的觀點相一致:
A.機器人的棋藝很難進一步提高。
B.無論機器人多高明,其程序都是人設計的。
C.能夠思維的器官僅僅是人的大腦而已。
D.可能有那么一天,人類會控制不了智能機器人。
E.機器人在其他方面包括科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能力不可能超過人。
參考答案:1.D 2.C 3.B 4.D 5.C 6.B 7.D 8.D 9.B 10.D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