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學者提出,農民是一種身份還是一種職業?細究起來,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按理,農民和工人一樣,只是一種職業的分工罷了,可實際上,在當下的中國,農民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等級。眾所周知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3/4,千百年來農民始終是構成中國社會的主體,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在工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社會里,中國的農業還處在非常落后的時代,甚至農民一詞被廣大群眾認為是社會最底層的代名詞。
在各行業紛紛進行職業化建設的同時,中國的農民似乎被遺忘在時代發展的角落,農民勞動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還是幾千年來一直沿用的鋤頭刨地、用牛耕田等等,與現代高科技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目前,我們國家從事農業人群的基本上是老人、婦女、所謂的社會底層男性。在家務農是被人們普遍認為沒有出息的人,在家務農很難找到對象,于是,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農業生產效率自然就低了。農村勞動力的嚴重流失,是造成糧食生產不穩定的第一大因素,雖然我們國家開始重視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做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民的積極政策。但是,在筆者看來首要的任務是我們國家應該快速推進農民職業化建設。
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田慌廢、山地不種農作物現象很普遍,原因是經濟發達地區人們不愿意種地,而用于工業用地又很難審批,在筆者的家鄉---溫州,原來的梯田山地慌廢現象很常見,而當地的企業用地成本又是全國最高的,甚至沒有地建廠房,企業紛紛轉移到其他地方,這樣對企業對地方經濟損失是很大的。為了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盤活土地,使國家地方企業經濟穩定、快速、高效的發展,沿海地區平地農業土地應該作為工業土地使用,盤活閑置農田梯田山地,這樣一增一減對農業生產影響不大。鼓勵農民職業化,地方各級政府牽頭把各家分散的農業用地集中承包給從事農業專業人員,規模化才使農民積極投入農業事業。任何行業專業化程度越高生產成本就越低,經濟效益就越高。有了好的經濟效益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就會高,就能夠快速的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這樣既可以讓當地企業有發展的空間又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樣的問題還有封山育林問題,從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角度看封山育林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近年的山林火災頻頻發生來看,應該采取合理的砍伐。
在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生產效率以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不樂觀,稍微有點文化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剩下的人群都是老人和婦女;有的地方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小孩。
我們國家要確保農業生產穩定高效發展,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具體還要著力抓好兩件事:
一、要大力培育職業農民。把現在的兼業農戶分解,進行職業上的分化,實現農民身份的多種轉變,即由單一的農民轉變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非農產業的生產者、經營者和城市市民。首先要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完成義務教育后的青年農民進行分業教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次,要進一步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強農業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建設,逐步建立農業經營資格認定制度。三是吸引農村以外人才從事農業。支持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創辦現代農業企業,吸引和培養有興趣的城市青年成為新型農民。四是建立職業農民補貼保障制度,對具備資格的職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給予補貼,對返鄉創業從事農業經營的能人給予支持。
二、要轉變經營方式。建設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必須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強化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使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銜接。應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新土地制度。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機制,規范土地流轉中介服務,探索建立土地流轉補貼制度,實現土地經營適度集中,引導農業集約化經營。二是發展多種經營模式。通過種田大戶、產業化龍頭企業、工商企業以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方面實行企業化的農業經營,另一方面強化各類組織對一般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當地政府部門要搞好各項服務,搞好信息引導、技術培訓、農資配送;搞好技術指導、病蟲防治;搞好市場營銷、加工儲藏、產品運輸的指導工作。
根據美國人類學家沃爾夫的經典定義,傳統農民們的主要追求在于維持生計,他們是身份有別于市民的群體。而職業農民則充分地進入市場,將農業作為產業,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選擇使報酬極大化。
從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變,實質上是農民由‘身份’向‘職業’的轉變,中國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利,可以公平公正的參與社會各領域的競爭;農民不應該被歧視,不再是社會低層的代名詞,而是像其他職業一樣有社會地位,如:職業醫生、職業經理人、職業律師、職業會計師、職業。。。。。。。;這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