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曰: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今意是:國君危害軍隊的情況有下列三種: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前進卻命令它前進,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后退卻要迫使它后退,這叫做束縛軍隊。
不懂得軍隊的內部事務,而要干預軍隊的行政,那么官兵就會變得迷惑;不懂得軍隊作戰的權宜機變,卻要干預軍隊的指揮,那么軍隊就會產生懷疑。
將士既迷惑又懷疑,那么列國諸侯軍隊乘機進犯的災難就來了。這就叫做搞亂軍隊,自取其亡。
【管理啟示】
在企業中企業領導人之亂也隨處可見,危害嚴重。我們可以這么理解:
縻軍:企業領導者動不動就親臨一線,卻因對企業運營不甚熟悉,使得企業運行混亂,造成公司重大損失。
惑軍:企業領導人用人不當,派外行領導內行,使員工迷惑,無所適從。
疑軍:以不知權變、缺乏前瞻眼光的人為主管干部,員工不然因為疑惑而士氣低落。
請問,您的企業有這樣的情況嗎?
【兵法案例】馮唐論將
漢文帝與老將馮唐談論用將之道,漢文帝感慨地說:“我為什么得不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作將軍呢?否則,我還會擔憂匈奴的事情嗎?“馮唐回答說:“即使陛下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也不一定懂得用呀?”文帝一聽轉身就走,很生氣。
不久匈奴入侵,在云中郡(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大肆掠奪。朝廷因此將該郡郡守魏尚下獄,準備處理。
事后,文帝忍不住又問馮唐:“你憑什么說我不能重用廉頗、李牧呢?“
馮唐回答:“我聽說古代的君主派遣將軍出征的時候,彎腰曲背地推著戰車,說:‘國門以內的事,歸我來管;國門以外的事,歸將軍您去管。’所以,軍功、封爵、獎賞都在外面決定,回來后再向帝王報告。我祖父說,李牧做趙國的將軍,駐守邊關,軍中集市的租稅,都用來犒勞士兵。獎賞在外邊決定,不受中央的干擾。所以李牧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在北面驅諑單于,攻破了東胡,滅掉了澹林;在西邊抑制了強大的秦國;在南邊支援了韓國和魏國。在這個時候趙國幾乎稱霸。但是,趙王不信任自己的將軍,聽信小人的誹謗而殺了李牧。結果趙國的局勢與日俱下,最后被亡了國。現在我私下聽說:魏尚做云中太守,他用軍中集市的全部租稅來犒勞士兵。他還拿出他個人的生活津貼,五天宰一回牛,犒勞幕府里的賓客、屬下的軍官和門下的舍人們。所以匈奴遠遠地躲著他,不敢接近云中的關塞。敵人曾經入侵過一次,魏尚率領車兵和騎兵痛擊他們,斬殺很多匈奴士兵。士兵們本來是農家子弟,從泥田里走出來從軍,哪里知道官府公文、軍隊的府印。
他們總是只知道努力作戰、殺敵人、抓俘虜。向幕府報告戰功,只要有一句與實際不符,文官就引用法律條文衡量糾正。士兵們不但得不到獎賞,而且還要受到懲罰。臣很愚魯,總覺得陛下的法令太嚴明,獎賞太少,懲罰太重。就說云中太守魏尚,因報告戰功多了六顆首級,陛下就將他下到監獄里,革去了他的封爵,判處他一年的徒刑。由此看來,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頗、李牧,也不能重用他們。我實在是愚蠢,觸犯了禁忌,該死!該死!“
文帝聽他說的有理,很高興,當天就命令馮唐拿著符節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做云中太守,又拜馮唐為車騎都尉,主管中央和地方的戰車部隊。
【管理啟示】
在任何企業中,企業的員工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如果對員工要求全責備,甚至是想“一竿子插到底“,則必然是力不從心,因此,這個時候必須懂得信任和利用專門人才,并進行合理的授權。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管理大部隊如同管理小部隊一樣,這屬于軍隊的組織編制問題。)
因此,老板要懂得授權。授權具有如下好處:
節省精力:使領導減少瑣碎的、重復性的例行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重要的事情。
減少瓶頸:避免工作在領導層面的堆積,讓部門內部的流程更加順暢。
激勵員工:使下屬在獨立自主的空間中獨立完成工作,從而增強下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發展員工:通過授權讓員工嘗試新工作、解決新問題,加速促進員工的成長,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