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女生小珍: 我報考了今年廣東省“本科插班生”考試,如果成功,將進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插入”本科大三年級、繼續學習2年,順利畢業的話將獲得全日制本科畢業證書和相應的學位證書。現在放榜在即,我心情很忐忑,因為競爭太激烈了。但又非常期待,如果能像去年那樣擴招,希望就大了。去年,廣東省曾大幅增加招生計劃2000個,但今年會繼續擴招嗎? 答復:記者昨日向省考試院相關人士詢問,得到的答復是:“尚未確定,要等考試成績出來才知道。” 2010年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試在3月20日、21日已經舉行。今年全省共有16232人報名,人數與去年基本持平。預計考試成績和分數線將于近期公布。 “都是為了一張本科文憑!”小珍說,自己專科學的是房地產管理專業,已經在企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如果這次“專插本”考試能過關,她會毫不猶豫地辭職、去念書。原因很簡單:“專插本”的性質是普通高等教育,入學后與高考(論壇)統招的本科生一起學習、生活,畢業時拿到的是全日制本科學歷。而其他的“專升本”途徑如成人高考(論壇)、自學考試等,拿的文憑都不是“全日制本科”。 小珍說,珠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倒不怎么看重學歷,只要工作經驗足夠、具有相關職業技能證書,找個工作不難。“但公務員啊、事業單位啊、大型國企啊,都是要全日制本科學歷的。話說回來,就算在民營企業長期做,以后想升職也得拿個過硬的文憑。” 武漢大學新聞系的畢業生小宋告訴記者,她念大學時就和插班生們同過班。“學校對他們的安排與我們高考統招的本科生完全一樣。統一住宿、一起上課,從學生證、借書證、飯卡到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也都一樣,沒有分別。”她回憶,插班生們就業都算順利,“不少人去了北京、廣州、武漢的機關報紙、刊物等單位。” 競爭激烈 報考志愿太集中 六成人報五院校 正因為文憑“含金量”高,每年“專插本”考試的競爭都相當激烈。以小珍報考的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為例,該校“本科招生信息網”上顯示:2010年計劃招收700名本科插班生,而報考該院的考生總數達到2566人,平均3.66名考生爭奪一個錄取名額。 學生報考志愿相對集中,更加劇了競爭。“專插本”考試規定每名考生只能填報一所學校志愿。今年,59.72%的考生報名集中在省內的5所高校: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566人,報考湛江師范大學1803人,報考深圳大學1744人,報考仲愷農業工程學院1394人,報考東莞理工學院1152人,報考韶關學院1034人。 大致推測考生“扎堆”的原因,師范、美術、醫科高校的專業性較強,而且招生專業的選擇面比較有限;部分獨立學院開辦的時間不長,尚未形成辦學品牌和口碑效應。而最“熱門”的5所院校,有的是辦學質量較好的綜合性大學,有的是地處珠三角中心城市的新興高校。 2009年,廣東省本科插班生的大幅擴招曾帶給考生“意外之喜”。當年,省教育廳在原有的3385個招生計劃上追加了2000人,總計劃達到5385人,增幅達到59%!當時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稱,擴招的目的是“著力擴大培養我省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有利于緩解當前我省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 今年會重演這一幕嗎?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的相關人士不愿多談:“尚未確定,一切要等成績出來再說。”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浙江省自主招生高職院校名單 |
|
閱讀下一篇:山東高職院校單獨招生 錄取后不需再高考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留學預科 [查看簡章] |
·北工大中加英國大學留學預科 [查看簡章] |
·俄羅斯留學預科 高中留學直通車 [查看簡章] |
·IFP澳大利亞大學預科 半年制和一年制 [查看簡章] |
·北京大學2009年韓國留學班招生 [查看簡章] |
·清華"學術橋"加拿大本科方向招生簡章 [查看簡章] |
留學預科咨詢電話:010-51294614 51299614 |
·人民大學澳大利亞 2+2 本碩連讀項目 [查看簡章] |
·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3+2本碩 [查看簡章] |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HND3+1項目 [查看簡章] |
·北工大中加工商酒店管理2+2留學項目 [查看簡章] |
·清華大學留學通2010英美澳加預科招生 [查看簡章]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2+2留學 [查看簡章] |
中外合作咨詢電話:010-51294614 51299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