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學教育學總復習第六章:教師與學生
來源:發布時間:2009-05-18
基本概念:教師;學生;師生關系
基本問題:
1.什么是學生,如何認識學生的本質屬性?
學生是現實社會的成員之一(學生是人,學生是具有社會性的人);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
2.簡析學生的社會地位(學生身份與法律地位、權利與義務)
(1)學生的身份與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國家公民;國家憲法與民法、未成年保護法、教育法等。(2)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權利:人身權(身心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個人隱私權、名譽權和榮譽權等);受教育權。;義務:受教育義務;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完成規定學習任務;遵守學校管理制度等。
3.什么是教師?教師職業的性質是什么?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性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2)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教師是教育者。(3)教師的神圣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是以教書育人為職責的人,經師與人師)
4.教師職業的特點(角色定位)有哪些?
(1)人類文化的傳遞者(2)人類靈魂的工程師(3)示范者(4)管理者(5)研究者(專家型、研究型教師)(6)父母與朋友(良師益友)
5.教師勞動的特點有哪些?
(1)特殊的復雜性(2)獨特的創造性(3)鮮明的示范性(4)顯效的長期性。
6.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有哪些?(1)學科專業素養;(2)教育專業素養;(3)人格特征(魅力);(4)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7.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有哪些?
愛崗敬業(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8.什么是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一般包括角色關系和心理關系。
9.簡析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模式與社會體系模式。
(1)相互作用模式(團體動力學;安德森的兩類交互作用:控制型和綜合型;勒溫的三種領導方式:專制、放任、民主式)。(2)社會體系模式(蓋茨爾與塞倫的班級師生社會體系模式;阿什勒等人的班級師生關系模式)
10.學校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幾種?
(1)教育內容上的授受關系(傳授與接受,主體性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成功的條件);(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關系(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3)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人-人關系,知識、思想、人格影響)。
11.學校師生關系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特點:民主平等;愛師尊生;教學相長。建立(1)樹立新型師生觀;(2)建立教師威信;(3)善于同學生交往;(4)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