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博客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國際商務師考試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試大綱   成績查詢   證書領取   考試教材   考試論壇   網絡課程
  國際商務專業知識:歷年真題|模擬試題|考試輔導     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歷年真題|模擬試題|考試輔導     國際商務外語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
地區信息

2009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輔導:對外開放

作者:不詳   發布時間:2009-07-09 16:36:28  來源:來源于網絡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一、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
  (一)服務貿易的發展
  2003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0億美元,其中出口467億美元,進口553億美元,成為全球第9大服務貿易國。中國服務貿易差額總體上看處于逆差狀態,進口額超過出口額。2004年,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國際服務貿易收支總規模達到1346億美元,增長32%,占對外貿易(含貨物和服務)的10%。對外服務貿易收入增速略高于服務貿易支出,收入624億美元,支出721億美元,分別增長34%和30%。服務貿易逆差97億美元,擴大13%,但逆差擴大幅度有所回落。中國服務貿易在世界中的排序與2003年相同,出口居第9位,進口居第8位。
  主要服務出口產品包括旅游、運輸、建筑等,服務進口產品主要有運輸、金融保險、通訊等。隨著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加速,服務貿易產品將進一步多樣化。
  (二)引進技術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前,我國的技術引進方式主要以成套設備為主,填補了我國機械、電力、汽車、能源、電訊等部門的技術空白。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引進方式由原來成套設備進口為主發展為許可證貿易、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生產、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租賃等多種方式,從而促進了技術引進的迅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技術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引進技術的規模迅速擴大。
  第二,技術進口的方式向靈活、多樣化轉變。
  第三,技術進口的主體出現多元化。
  第四,資金來源多元化。
  第五,技術引進費用中,軟件技術費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設備、生產線等硬件的比例顯著下降。
  第六,技術進口的法規日臻完善。
  (三)利用外資的發展
  目前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各種貸款,這些貸款主要用于擴大進口,引進技術,特別是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另一類是直接投資,即通過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合作開發、補償貿易等方式吸引國外直接投資。主要用于中小型企業的擴建和改造,也有一些用于新建企業。
  我國利用外資以吸收直接投資為主,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諸方式中,以合資經營方式的項目數與外資金額最多。從外資來源看,來自于我國港澳臺的資金最多。
  (單選):改革開放以來,從外資的來源看,我國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或地區是:
  A.美國
  B.歐盟
  C.日本
  D.港澳臺地區
  答案:D
  二、發展對外經貿的作用
  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具有其他經濟部門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職能,對國民經濟起著補充、調劑、促進和推動的杠桿作用,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
  一、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二、促進生產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
  三、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四、擴大勞動就業
  五、有效地彌補了中國建設資金的不足
  六、豐富國內市場
  三、出口商品戰略
  概念(識記):出口商品戰略是我國根據本國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狀況和國際市場的供求狀況,對出口商品構成所做的戰略性安排。
  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制定了不同的出口商品戰略。
  (一)、“六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1-1985年)
  背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和生產技術落后;
  內容:發揮我國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加礦產品和農副土特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傳統技藝精湛的優勢,發展工藝品和傳統的輕紡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勞動力眾多的優勢,發展進料加工;發揮我國現有工業基礎的作用,發展各種機電產品和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加工品的出口。
  (二)、“七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6~1990年)
  背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下降,制成品貿易增長加速,市場份額提高;
  內容:我國出口商品構成要逐步實現由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工業制成品的轉變,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轉變。
  (三)、“八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1~1995年)
  背景:從國際市場變化看,在各類商品中機電產品貿易增長最快,并成為貿易額最大的一類商品。國內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項目建成投產并開始創造效益;
  內容:逐步實現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努力增加附加價值高的機電產品、輕紡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鼓勵那些在國際市場上有發展前景,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出口。
  (四)、“九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6~2000年)
  背景:國際貿易中機電產品仍在迅速增長,尤其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增長更快,而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雖然不斷優化,但仍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出口商品的總體競爭力較弱;
  內容:以質取勝為核心,努力實現外貿出口增長由主要依靠數量和速度轉向依靠質量和效益.
  (五)、“十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2001~2005年)
  背景:從國際環境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和產品進一步快速發展。與此相適應,在國際貿易中,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科技產品的增長會更加強勁,所占比重會進一步提高;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我國產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都有較大的提升,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出口快速增長,但是出口商品結構尚未實現從粗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轉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出口產品中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仍占主導地位。
  內容(識記、理解):我國 “十五”計劃提出要繼續貫徹以質取勝戰略,重視科技興貿,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推進外經貿領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基本實現我國外經貿發展從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和數量增長向主要依靠質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轉變,增強我國外經貿的國際競爭力,努力保持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和科技興貿戰略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的保證措施。
  (六)“十一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2006~2010年)
  1、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到2010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2.3萬億美元和4000億美元。
  2、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為重點,引導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力。支持自主性高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和高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
  3、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
熱門資料下載:
國際商務師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課程咨詢電話:010-51294794
報考直通車
 
·考試簡介:是由人事部與商務部共同組織的全國性考
試,是獲取國際商務師職業資格的通行證。
·考試時間:2010年9月11日至9月12日。
·考試科目:《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國際商務專業知識》 。
                       MORE>>
                       MOR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亚洲专区高清中文字幕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中国一级特黄精品在线播放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