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能從總體上反映出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梯度差異的經濟區劃方法是( )。
A、沿海與內地區劃方法
B、三大地帶劃分方法
C、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為依托形成跨省區市經濟區域的劃分方法
D、六大協作區劃分方法
13、我國對跨境資本交易行為進行管制,主要負責實施的部門是( )。
A、國家外匯管理局
B、國家計劃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
C、外經貿部
D、國務院
14、宏觀經濟管理的核心是( )。
A、保持經濟總量平衡
B、處理好經濟總量平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C、保證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增長
D、必須遵循自然、經濟規律
15、期貨合約中實物交割量占交易量的比重很少,一般小于( )。
A、2%
B、3%
C、4%
D、5%
16、下面幾種對失業率的統計方法中,最為科學準確的一種是( )。
A、勞動力抽樣調查
B、工時統計
C、社會保險統計
D、就業機構統計
17、我國當前實行的匯率制度是( )。
A、固定匯率制度
B、自由浮動匯率制度
C、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D、不確定
18、根據( )與財政相結合的原則,按稅種劃分中央與地方的收入。
A、事權
B、財權
C、稅法
D、以上都不正確
19、國債按資金來源劃分可分為( )。
A、內債和外債
B、貨物國債、實物國債和折實國債
C、一次還本付息國債和定期付息國債
D、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
20、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管理制度規定,中方投資額在( )萬美元以上的項目由國家計委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外經貿部等有關部門初審后報國務院審批。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1、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以( )為核心。
A、科技發展
B、經濟發展
C、教育發展
D、信息發展
22、形成區域間( )的互動機制,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途徑。
A、相互促進、優勢互補
B、相互競爭、優勢互補
C、良性競爭、優勢互補
D、相互協調、彼此推動
23、根據抽樣調查統計,某國2002年從業人員為9900萬人,失業人數為2200萬人,則該國2002年失業率為( )。
A、18.18%
B、20.21%
C、22.22%
D、81.81%
24、(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25、目前我國農業稅的實際負擔為( )。
A、5%
B、大于5%
C、6%
D、不到3%
26、我國產業優化升級,以及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是( )。
A、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B、企業技術創新
C、信息化
D、資本運營
27、( )具有融資成本低的優勢。
A、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B、國際商業貸款
C、外商直接投資
D、海外發行股票融資
28、下列關于經濟區劃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以勞動地域分工為基礎客觀形成的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經濟地域
B、經濟區劃最終為中央政府對區域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地方政府制定區域發展規劃、企業進行區域分析活動提供科學依據
C、經濟區是經濟發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D、全國性的綜合經濟區劃是國家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
29、下列不屬于證券市場監管原則的是( )。
A、公開原則
B、公正原則
C、公平原則
D、有效原則
30、《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由國裨和蹲手鞴懿棵嘔嵬泄夭棵叛芯刻岢觶ǎ?)批準后實施。
A、各省、市相關部門
B、國家計委
C、國務院
D、國家發改委
31、不屬于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有( )。
A、公開市場業務
B、法定存款準備金
C、再貼現
D、商業銀行流動性比率規定
32、加快我國工業的發展,要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企業組織結構要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分類指導,區別對待。資本集中、技術密集、規模經濟要求高的行業,重點在( )。
A、提高專業化水平
B、提高產業集中度
C、提高人才密集度
D、發展大規模強勢企業
33、地區經濟結構中屬于中央政府考察的是( )。
A、大經濟區之間的關系
B、地區的城鄉結構
C、地區的勞動力結構
D、地區的所有制結構
34、凡應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新上項目,在( )被批準后,應及時組建項目法人籌備組,具體負責項目法人的籌建工作。
A、項目建議書
B、可行性研究報告
C、設計任務書
D、開工報告
35、2001年3月,九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 ),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置于重要地位,完成了從確立到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歷史性進程。
A、“十五”計劃綱要
B、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
C、中國環境與發展的十大對策
D、中國21世紀議程
36、( )是指年度國債發行額與當年財政支出的比率。
A、國債負擔率
B、國債依存度
C、國債償債率
D、債務率
37、下列關于投融資體制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的總稱
B、主要包括投資主體行為、資金籌措制度、資金投入方式、項目決策程序、建設實施管理和宏觀調控制度等
C、投融資體制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貫穿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過程
D、是資產投資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的總稱
38、能夠綜合反映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價格總水平的變動的價格指數是( )。
A、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B、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C、國內生產總值(GDP)平減指數
D、商品價格指數
39、不屬于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有( )。
A、凈值法
B、收益現值法
C、現行市價法
D、重置成本法
40、我國國際收支調節的目標是( )。
A、努力增加外匯儲蓄
B、努力增加出口
C、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D、積極縮小國際收支的逆差
4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國債的功能與作用的是( )。
A、調節社會需求,維持經濟健康穩定增長
B、彌補財政赤字,調劑國庫資金周轉,平衡財政收支
C、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運行效率
D、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42、實現總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中長期應以( )。
A、價格調節為主
B、需求調節為主
C、供給調節為主
D、消費調節為主
43、各地區在制定本區域的產業政策時必須依據( )。
A、本區域的資源優勢
B、本地區的產業優勢
C、本地區的技術優勢
D、國家產業政策的戰略目標和實施重點
44、西北經濟區和中部五省經濟區基礎工業發展的重點應是( )。
A、有色金屬工業
B、電子工業
C、汽車工業
D、制造業
45、宏觀經濟管理的首要任務是保持( )基本平衡。
A、總供給與總需求
B、投資與消費
C、人口與資源
D、進口與出口
46、通過實行計劃生育和人口控制,我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 )的轉變。
A、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C、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
D、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
47、下面關于我國產業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表述中錯誤的是( )。
A、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保證
B、以企業為主體,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為主要途徑
C、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政府引導與市場導向相結合
D、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有選擇地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
48、下面對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基本具備
B、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僅是西部地區的大事,而且也是中東部地區的大事
C、西部大開發要通盤考慮,全面推進,一步到位
D、西部大開發要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樹立長期奮斗目標
49、“九五”時期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 )。
A、1%左右
B、3%左右
C、5%左右
D、7%左右
50、產業組織政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
A、如何處理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協調的關系
B、如何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C、如何處理競爭活動和規模經濟之間的關系
D、如何處理供求的平衡問題
51、( )是一種以委托人身份代人理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A、信托投資公司
B、財務公司
C、信用合作組織
D、中國郵政儲金匯業局
52、( )是我國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A、營業稅
B、消費稅
C、增值稅
D、財產稅
53、在經濟蕭條時靠財政安排一定的投資使經濟恢復活力的辦法是( )。
A、緊縮性財政政策
B、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
C、汲水政策
D、中性財政政策
54、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之間應保持一個( )比例關系。
A、正
B、反
C、適當的
D、以上均不正確
55、我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形成于( )。
A、1998年
B、1997年
C、1996年
D、1995年
56、( )是指國家有權對本國居民課稅,而不論其收入從何處取得。
A、居民稅收管轄權
B、公民稅收管轄權
C、地域稅收管轄權
D、收入來源地稅收管轄權
57、下列不屬于貨幣國債的是( )。
A、本幣國債
B、外幣國債
C、黃金國債
D、折實國債
58、我國產業優化升級,以及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是( )。
A、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B、企業技術創新
C、信息化
D、資本運營
59、我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把可持續發展列為國家基本戰略的時間是( )。
A、1992年,國務院批準發布《中國環境與發展的十大對策》
B、1994年3月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中國21世紀議程》
C、1996年3月,全國人大第八屆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D、2001年3月,九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
60、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特點是( )。
A、數額不受限制
B、融資成本低
C、審批容易
D、到期可不必償還
二、多項選擇題
1、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在宏觀領域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B、突出主體,倡導協作
C、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指導
D、積極培育技術創新市場,大力發展中介組織
E、抓住作為WTO新成員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科技資源優勢,以國際一流公司作參照系,制定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規劃
2、發展規劃是( )。
A、國家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的、總體的、長期的部署和謀劃
B、中長期發展計劃
C、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基本形式
D、規劃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藍圖,是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
E、短期發展計劃
3、基礎設施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領域之一,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包括( )。
A、適應經濟發展要求,滿足戰略性需要
B、以經濟效益為主,社會效益作為參考指標
C、統籌規劃、科學論證,把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開拓城鄉市場結合起來
D、多渠道籌集資金、多方式加大投入
E、重點加快水利、能源、交通、通信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4、衡量外債風險的指標有( )。
A、國債依存度
B、國債負擔率
C、債務率
D、負債率
E、短期外債比例
5、保險監管必須遵循的原則有( )。
A、依法監管
B、保障被保險人合法權益
C、適度競爭
D、穩健經營和風險預防
E、公開、公平、公正
6、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目標是( )。
A、增加就業
B、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C、促進經濟增長
D、穩定物價
E、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7、建設西電東送的北、中、南三條大通道是我國電力工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這三條通道是指( )。
A、將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古西部的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地區和山東省
B、將長江干支流的水電送往華東地區
C、桂、滇、黔三省向廣東和港澳地區送電
D、山西、內蒙古西部的坑口火電送往東北三省
E、將長江干支流的水電送往四川、西藏
8、證券市場監管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三者的關系是( )。
A、信息公開原則是公平、公正原則的結果
B、信息公開原則是公平、公正原則的保障
C、信息公開原則是公平、公正原則的前提
D、公正原則是實現公開、公平原則的保障
E、公正原則是實現公開、公平原則的前提
9、下列屬于財政政策構成要素的是( )。
A、財政政策功能
B、財政政策目標
C、財政政策主體
D、財政政策工具
E、財政政策規劃
10、分稅制中的分事的含義是指在各級政府間劃分( ),并以此為依據確定各級政府的預算支出范圍。
A、社會管理權
B、經濟管理權
C、事權
D、支出范圍
E、規劃權
11、下列關于國家產業政策區域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是縮小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保證
B、是克服產業同構現象,減少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避免小而全和大而全,提高區域投資效益的重要保證之一
C、是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原則,正確處理全國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的前提條件之一
D、是正確處理建立區域經濟與發揮各省、市、自治區積極性的關系,正確處理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關系的前提條件之一
E、是促進各地經濟在更高的起點上向前發展,推動地區間的優勢互補、合理交換和經濟聯合的前提條件之一
12、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包括( )。
A、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大量消耗、生態破壞之間的矛盾
B、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社會發展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
C、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口消費需求不斷提高與收入相對較低的矛盾
E、一些現行政策和法規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
13、發展規劃按層次分為( )。
A、全國規劃
B、綜合規劃
C、地方規劃
D、專項規劃
E、長遠規劃
14、下列措施中不屬于直接信用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是( )。
A、信用配額
B、商業銀行流動性比率規定
C、進口保證金的規定
D、道義勸告
E、窗口指導
15、重點產業確定的標準有( )。
A、收入彈性基準
B、產業關聯度基準
C、生產率上升基準
D、供求彈性基準
E、要素密集度基準
16、《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指導思想的內容包括( )。
A、堅持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
B、以經濟發展為核心
C、以經濟效益為根本出發點
D、以科技和體制創新為輔
E、有重點地推進經濟社會與人口的協調
17、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重構我國財政支出的格局的過程中的調整重點是( )。
A、為國家機器正常運轉提供財力保障
B、加大對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社會公共和公益性事業的支持力度
C、逐步提高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的保證能力
D、加大財政對基礎設施及基礎產業的投資力度
E、加強事業經費的管理,進一步規范由財政供給的事業單位范圍
18、下列外匯收入中,( )需按銀行掛牌匯率,全部結售給外匯指定銀行。
A、銀行經營外匯業務應上繳的外匯凈收入
B、出口或轉口貨物及其他交易行為取得的外匯
C、境內人員出國勞務掙回的外匯
D、境外勞務承包和境外投資應調回境內的外匯利潤
E、外匯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應結售的外匯
19、當前,我國對外商投資管理的工作重點包括( )。
A、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B、制定鼓勵外商投資的新政策
C、加速擴大外商投資的市場準人領域
D、加強外債管理
E、降低外商投資的風險
20、實施產業政策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包括( )。
A、直接投資
B、行政管制和立法措施
C、市場機制
D、指引和協調
E、經濟手段
21、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包括( )。
A、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大量消耗、生態破壞之間的矛盾
B、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社會發展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
C、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口消費需求不斷提高與收入相對較低的矛盾
E、一些現行政策和法規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
22、按計價單位劃分,國債可分為( )。
A、貨幣國債
B、憑證國債
C、實物國債
D、折實國債
E、計賬國債
23、根據債券發行地點的不同,債券市場可以劃分為( )。
A、國內債券市場
B、場內交易市場
C、場外交易市場
D、國際債券市場
E、交易市場
24、按價格上漲程度,通貨膨脹可分為( )。
A、溫和通貨膨脹
B、中度通貨膨脹
C、嚴重通貨膨脹
D、惡性通貨膨脹
E、輕微通貨膨脹
25、關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B、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C、一對夫婦只準生一個孩子
D、有特殊情況的城市居民可以生兩個孩子
E、有實際困難的農村夫婦可以生兩個以上孩子
26、各類經濟區劃的共同性的原則主要有( )。
A、地區經濟中心與經濟腹地相結合
B、區內的相似性和區際差異性相結合
C、同級綜合經濟區之間的地理范圍上可以重疊或交*
D、地區優勢與國民經濟綜合發展相結合
E、經濟區的界線不必與行政區界線一致
27、人口質量包括( )。
A、人口的身體素質
B、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
C、人口的技術創新能力
D、人力資源儲蓄
E、人口的收入水平
28、按償還期限劃分,國債可分為( )。
A、長期國債
B、短期國債
C、中期國債
D、永久國債
E、臨時國債
29、反壟斷政策措施主要是從干預( )方面來進行的。
A、市場準入
B、市場結構
C、企業行為
D、市場退出
E、市場價格
30、我國投資宏觀調控的對象,主要是()。
A、投資項目
B、投資結構
C、投資主體
D、投資規模
E、投資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