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成人高考網
 考試資訊  報考指南  專科起點  高中起點  錄取分數  招生簡章  成考教材   人大成考   網校課程
   專升本大學語文|英語|高數一|高數二|政治 高升本語文|英語|數學(理)|數學(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  高校信息  復習指導  經驗分享  成考論壇
地區信息

第五章 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1

作者:不明   發布時間:2009-07-22 15:35:14  來源: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考試大綱要求

  考試大綱對本章的具體要求是:

  1."了解生產力、生產關系、階級、國體、政體、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等基本概念".

  2.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和生產關系在社會結構中的基礎地位、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核心、文化的本質和功能等內容。

  3.掌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哲學部分第五、六、七章集中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第六章"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主體的作用",

  第七章"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

  本章的中心任務是闡明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集中講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講"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也就是說,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實踐,既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因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其他實踐活動都是由生產實踐派生出來的,并且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關系實踐和科學實驗實踐又是這樣或那樣的依賴生產實踐并為生產實踐服務。

  第二個問題是人類社會是個什么樣子,或者說它是由哪些方面構成的,即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本章從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等三個方面加以論述,這就使我們對人類社會及其有機的內在構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學習本章,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好以下問題:

  1.要掌握好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社會形態、階級、國家、國體、政體、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等基本概念。

  2.掌握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文化的本質與功能等基本原理。

  3.懂得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弄清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4.運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相互關系原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原理分析實際問題。

  一、選擇題

  1.在從猿到人的變化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 D )

  A.氣候的變化                    B.生理結構的改變

  C.生活習性                      D.生產勞動

  2.區別人類與動物的根本標志在于(  C  )

  A.是否有理性                    B.是否有語言文字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能思維

  3.聯結人與自然的中介是(  C  )

  A.社會關系                      B.地理環境

  C.生產勞動                      D.社會存在

  4.在全部人類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是(  B  )

  A.血緣關系                      B.生產關系

  C.政治關系                      D.階級關系

  5.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通過(  D  )

  A.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          B.對人的心理結構的影響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

  6.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能夠(  A  )

  A.制約和影響社會的發展          B.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C.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D.決定國家的貧富強弱

  7.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B  )

  A.社會風氣的好壞                B.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C.人口增長速度的快慢            D.地理環境的優劣

  ★社會存在包括三個方面: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 起決定作用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 起制約和影響作用

  8.社會運動的物質基礎是(  A  )

  A.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B.從事社會活動的人們

  C.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        D.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人們

  9.歷史主體是指(  A  )

  A.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現實的人   B.社會歷史規律的創造者和制定者

  C.從事社會活動的英雄人物         D.進行社會改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10.歷史客體是指(  D  )

  A.地理環境                      B.社會物質財富

  C.社會精神財富                  D.歷史主體實踐活動所指向的一切事物

  11.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的區別在于(  D  )

  A.自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規律是主觀的

  B.自然規律沒有階級性,社會規律有階級性

  C.自然規律可以認識,社會規律變化莫測

  D.自然規律自發地起作用,社會規律通過人們自覺活動而實現

  12.生產力范疇反映的是(  B  )

  A.人與人的關系                   B.人與自然的關系

  C.人與物的關系                   D.人與社會的關系

  ★生產力: 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取得物質資料的活動。

  13.生產關系范疇反映的是生產過程中(  A  )

  A.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             B.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系

  C.人與人之間的思想關系           D.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

  ★生產關系: 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的、物質的關系。

  14.在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是(  C  )

  A.勞動對象                       B.勞動資料

  C.勞動者                         D.科學技術

  15.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D  )

  A.產品的分配方式                 B.產品的交換方式

  C.勞動者的分工形式               D.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

  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產品的分配和交換形式、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

  16.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標志在于(  A  )

  A.是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發展        B.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

  C.勞動產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D.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否平等

  17.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  C  )

  A.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B.各種生產關系的總和

  C.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總和

  ★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 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公有制包括: 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合資企業中的公有成份

  18.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筑由兩個部分構成,它們是(  B  )

  A.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B.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觀念)上層建筑

  C.經濟思想和政治思想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19.下列各組社會意識形式中,全部屬于意識形態性質的是(  C  )

  A.哲學、自然科學、語言學

  B.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

  C.政治思想、道德、藝術

  D.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意識形態屬于思想上層建筑

  思想上層建筑就是,直接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為經濟基礎服務。

  20.理解整個人類發展史的鑰匙是(  D  )

  A.階級斗爭發展史                  B.文化教育發展史

  C.科學技術發展史                  D.生產勞動發展史

  21.社會分裂為階級的根本原因是(  D  )

  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富              B.用特權侵吞公有財產

  C.勞動產品分配不均                D.剩余產品和私有制的出現

  22.劃分階級的根本標準在于人們(  C  )

  A.政治態度和立場不同

  B.思想觀念和信仰不同

  C.對生產資料的不同關系造成的經濟地位不同

  D.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3.階級的實質是(  B  )

  A.人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分工不同

  B.一個集團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C.分配不公而造成貧富不均

  D.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差異

  24.作為社會現象的階級,它是一個(  A  )

  A.經濟范疇                        B.政治范疇

  C.思想范疇                        D.文化范疇

  ★階級是一個經濟范疇

  劃分階級的標準: 誰占有生產資料,在經濟地位上誰占統治地位

  25.就國家的起源來說,它是(  D  )

  A.暴力征服的產物                  B.人們相互訂立契約的產物

  C.階級矛盾調和的產物              D.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26.國家的本質是(  C  )

  A.管理社會各項事業的機關          B.保障社會秩序安定的機關

  C.階級壓迫的暴力機關              D.調和階級矛盾的機關

  27.區分國家類型的根據是(  C  )

  A.民族的多少                      B.疆域的大小

  C.國體                            D.政體

  ★國體: 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28.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  D  )

  A.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B.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國家

  從內容上看: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從形式上看:統治階級用什么樣的形式組織和管理國家

  政體: 政權組織的形式

  29.判斷一個國家的性質,是看其(  B  )

  A.生產力發展的程度                B.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C.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D.國家領導人的意志

  30.社會存在是指( C )

  A.自然界各種要素的總和            B.社會領域各種要素的總和

  C.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          D.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總和

  ★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三方面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31.社會意識是(  A  )

  A.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              B.社會的政治生活過程

  C.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              D.人類改造社會的過程

  ★社會意識包括:

  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形式(以理論的形式出現)

  32.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突出的表現是(  B  )

  A.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可以不依賴于社會存在

  D.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相互作用

  33.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  C  )

  A.拋棄一切個人利益                B.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C.集體主義思想                    D.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34.先進社會意識之所以能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是因為(  A  )

  A.它正確反映了社會發展規律        B.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對獨立性                D.它具有歷史繼承性

  35.資產階級道德的核心是(  D  )

  A.自由、平等、博愛                B.人道主義

  C.享樂主義                        D.個人主義和利已主義

  36.生產方式是(  C  )

  A.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

  B.政治上層建筑與思想上層建筑的統一

  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D.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

  37.社會形態是( B )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B.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

  C.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D.社會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生產方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社會形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

  二、辨析題

  1.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正確)

  理由如下:

  (1)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它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和產品的分配方式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2)生產關系的三項內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決定作用,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這是因為:

  ①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勞動得以進行的前提;

  ②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

  ③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④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

  ★(簡述: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

  或者:為什么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

  或者:為什么說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

  2.人口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錯誤)

  理由如下:

  人口生產只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物質資料生產才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這是因為:

  (l)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人只有解決了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才能進行其他活動。

  (2)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程度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3)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更替是社會變革和歷史發展的終極原因。

  3.只有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才具有反作用。(錯誤)

  理由如下: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2)任何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都具有反作用,只不過反作用的性質不同而已。先進的社會意識正確地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是通過武裝人們的思想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因而用先進的思想武裝人并同落后思想展開必要的斗爭,對于發揮先進思想對社會存在的推動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正確)

  (l)生產方式是人類借以向自然界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2)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界的根本標志,生產活動是人類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根本動力。

  ②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從事政治、科學和藝術等活動的基礎。

  ③生產方式最終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面貌,決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④生產方式的變化發展,最終決定著一個社會形態向另一個社會形態的根本轉變。

  總之,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結底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更替的歷史。

  ★簡述: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或者:為什么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課程名稱 精講班 沖刺班 基礎+沖刺 報名
價格   課時 價格 課時 價格


語文(專升本)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政 治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英語(專升本)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高等數學(一) 200元 試聽 5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高等數學(二) 200元 試聽 5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語文(高起點) 200元 試聽 40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英語(高起點) 200元 試聽 29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數學(理) 200元 試聽 38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數學(文) 200元 試聽 38 100元 試聽 20 200元 報名
歷 史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物 理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化 理 12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地 理 200元 試聽 30 —— —— —— 報名
熱門資料下載:
成考版塊列表:
成考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成人高考科目輔導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先锋影音资源国产性爱教学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最新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日韩五月天AV电影在线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