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級會計師會計實務模擬試題三(4)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16
案例分析題七
長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17%,所得稅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所得稅稅率25%。長江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告于2008年4月15日經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于4月1日完成2007年所得稅申報。在2007年年報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注意到如下交易或事項:
(1)長江公司于2007年5月1日支付6000萬元取得了甲集團公司所屬的A公司的全部股權。購買日,A公司資產賬面價值為12000萬元,負債賬面價值為8000萬元,賬面凈資產為4000萬元;購買日,經評估后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4800萬元。長江公司購買A公司后,作為長江公司的一個業務分部。為購買A公司,長江公司還發生審計費、律師費等30萬元。
在對該企業合并進行會計處理時,長江公司對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進行了計量。長江公司將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了資本公積;并將發生的審計費、律師費計入了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2)2007年11月,長江公司銷售一批商品給B公司,取得收入3000萬元(不含增值稅),銷售成本2400萬元。2008年1月19日,B公司提出該批產品存在一些質量問題,要求折讓200萬元,長江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要求。
長江公司對于該筆折讓,沖減了1月份的銷售收入200萬元。
(3)2005年12月長江公司購置了一套先進管理設備,總價值92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20萬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2006年末,考慮到由于該設備技術進步加快,設備更新周期縮短,董事會決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將折舊方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預計凈殘值和預計使用年限不變),并對此變更進行了追溯調整。
(4)長江公司對C公司持有25%的表決權資本,對C公司生產經營決策具有重大影響;同時永和公司對C公司也擁有25%的表決權資本,對C公司生產經營決策也具有重大影響。2007年8月,長江公司將一批商品按正常交易價格銷售給永和公司,取得收入4000萬元(不含增值稅)。對此筆交易,長江公司未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5)長江公司的產品中有30%通過出口銷售,形成了1.5億美元的外匯金融資產。2008年3月,人民幣發生較大幅度升值,使長江公司持有的該外匯金融資產發生重大損失。
對此事項,長江公司認為與2007年無關,未在2007年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要求:
1.分析判斷上述交易或事項是否屬于調整事項還是非調整事項。
2.分析判斷長江公司對上述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