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考試第一章中學教育學:第二節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1-17

根據教育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存在方式劃分教育的形態,可以將教育劃分為原始社會的教育、古代社會的教育和現代社會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態
(1)教育和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具有融合性;
(2)教育具有原始性;
(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會的學校教育形態
(一)學校的產生
第一,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上的準備。
第二,統治階級對人才的需求,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
第三,文字的產生和文化的發展,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二)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第一,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
第二,學校教育為統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森嚴的等級性。
第三,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學科和治世之術,有明顯的保守性。
第四,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教學,教學方法主要是灌輸與死記,同時也注重在實踐中學。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第六,出現?平逃吐殬I技術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
三、現代教育形態
(一)現代教育的特點
第一,現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生產性。
第二,現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眾化道路。
第三,現代教育內容日益科學化。
第四,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第五,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
(二)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第一,教育終身化。
第二,教育社會化。
第三,教育生產化。
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五,教育國際化。
第六,教育現代化。
第十,教育多元化。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