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1.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是人類發展中的第一個社會形態。金屬工具的出現和人的勞動技能的提高,使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與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奴隸占有制生產關系代替了原始社會生產關系。奴隸社會末期人類進入了鐵器時代,封建生產關系代替了已經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奴隸社會生產關系。鐵制工具廣泛應用,科學文化取得重大成就,到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發展迅速,既有的生產關系已經無法適應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在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強力推動下,經過資本原始積累和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取代了封建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終將被發展了的新生產力所突破,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2.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最根本的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決定生產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二、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態。其特征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封閉、保守型經濟;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征的經濟,勞動以自然分工為基礎。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與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為條件的,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其特征是:本質上是交換經濟;開放型、開拓進取型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征。 2.商品經濟的兩個發展階段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簡單商品經濟階段交換范圍小,以滿足私人利益、滿足自身使用價值的需要為目的;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不僅為了使用價值而主要是為了價值增殖。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經濟。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馬政經第一章?贾R點匯總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馬政經第二章?贾R點匯總(二)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