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生態管理措施 1.生態環境管理是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依據國家和地方制訂的有關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條例、技術規范、標準等所進行的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政管理工作。 1.1環境管理的目的: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保護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1.2環境管理的內容: ⑴實施有效的環境管理是為了合理利用環境和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⑵建設優美、清潔的生活環境,保護人體健康; ⑶環境管理必須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促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1.3生態環境管理是環境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建設項目在施工和運行期間引起的生態破壞,促進社會的、經濟的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1.4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管理的目的: ⑴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 ⑵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強調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和脆弱的生態系統; ⑶為消除或消減建設項目可能引起的生態影響而至訂行之有效的防護、補償、替代、恢復的管理方案,使“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的政策在建設項目的生態管理過程中得到全面落實。 1.5建設項目生態環境管理的內容:可分為自然資源的管理和生態環境質量的管理。 ⑴識別生態環境因素,特別要注意識別和判斷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和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因素; ⑵對照選擇控制破壞因素、保護敏感因素的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⑶在法律、法規、標準或其它要求下,針對管理對象的特點,制定管理目標和指標; ⑷制訂旨在實現上述管理目標和指標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應包括管理方法、時間和經費等詳細情況; ⑸落實機構和人員編制,進行職能和職責分工,進行必要的能力培訓; ⑹建立檔案保存、查詢制度和重大事件報告制度; ⑺制訂并實施生態環境監測計劃,監測計劃應包括檢測時段、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的儀器設備、監測人員、監測數據管理和報告的編寫、上報及信息反饋。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環評師技術導則與標準輔導:替代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