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生態現狀評價 5.1生態參數數值的來源: ⑴野外調查; ⑵室內化驗分析; ⑶定位或半定位觀測; ⑷從地圖、航片、衛片上提取信息; ⑸從有關部門收集、統計和咨詢。 5.2評價要求: ⑴現狀評價是在區域生態環境基本特征調查的基礎上對區域生態環境功能進行評價。 ⑵2級以上項目的生態現狀評價要在生態制圖的基礎上進行;3級項目的生態現狀評價必須配有土體利用現狀圖等基本圖件。 ⑶評價生態現狀應選用植被覆蓋率、頻率、密度、生物量、土地侵蝕程度、荒漠化面積、物種數量等測量值、統計值來支持評價結果。 5.3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的內容: ⑴從生態完整性的角度評價環境質量,即注意區域環境的功能與穩定狀況。 ⑵從可持續發展觀點評價自然資源現狀、發展趨勢和承受干擾的能力。 ⑶植被破壞、荒漠化、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消失、自然災害、土地生產能力下降等類重大資源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5.4生態環境現狀評價方法:生態現狀評價要有大量數據支持評價結果,也可應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常用的方法有圖形疊置法、系統分析法、生態機理分析法、質量指標法、景觀生態學法、數學評價方法等。 5.5生態環境現狀評價結論:要明確回答區域環境的生態完整性,人與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產能力受到破壞等重大環境問題,要回答自然資源的特征及其對干擾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判定。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韓志霞 糾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