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考研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驗|院校招生|專業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數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課試題  網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信息

走出考研翻譯誤區 樹立考研信心(2)

作者:不詳   發布時間:2010-05-06 08:24:28  來源:來源于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三、誤解邏輯關系

  在正確理解原文句子結構的基礎上,如果局限于原文的句子結構,沒有真正弄懂各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也會造成誤譯。這是因為,英語中的許多連接詞本身就有不同的含義,比如as,既可以引導原因狀語從句,也可以引導時間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還能和其他詞構成新的引導詞和短語等;而且某些連接詞引導的從句的表面邏輯關系與實際邏輯關系并不相同,比如所有的定語從句看起來都是作定語,但實際上有時卻從原因、結果、目的或條件等方面對被修飾詞加以限定,所以為了更確切地表達這種邏輯關系,往往將一些定語從句譯成相應的狀語從句。另外,在正義反說或反義正說方面,還有對狀語是修飾限定動詞還是整句話,某些詞語是作狀語還是作定語,或者是否存在否定轉移的理解等,都可能造成邏輯關系的誤譯。例如:

  「例1」 In our travels, we didn‘t find the power of women as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

  「譯文」在旅行中,我們發現婦女在公社中的影響不如她們在城市中的影響那樣廣泛。

  「分析」這是明顯的否定轉移,句中實際否定的部分是not so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而不是如原文所看起來的那樣否定find.

  「例2」 The composer began his musical career as a violinist.

  「譯文」(誤)作曲家開始了小提琴手的音樂生涯。

  (正)作曲家是以拉小提琴開始他的音樂生涯的。

  「分析」本句中的as a violinist, 從形式上看,既可作狀語,也可作定語,修飾began.那么,它到底是狀語還是定語呢?從語法上很難分析清楚,這時要借助于語義,從邏輯關系來判斷。如果是作定語,那么應該譯為“作曲家開始了小提琴手的音樂生涯”,這不合邏輯:既然是“作曲家”,那么就算是音樂人士了,怎么能“開始小提琴手的音樂生涯”?所以,只能是作狀語,應該翻譯成“作曲家的音樂生涯是以拉小提琴開始的”,或者“作曲家是以拉小提琴開始他的音樂生涯的”,這樣才符合邏輯。

  「例3」 Now some merchants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charge that they reserve their soya beans with ulterior motives.

  「譯文」(誤)現在有些商人已經收到他們儲存大豆有其不可告人目的的指責。

  (正)現在有些商人已經被指責,說他們儲存大豆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分析」該句中的that從句不是charge的定語從句,而是它的同位語從句,因為that在從句中不做任何成分,不符合定語從句的用法,所以that不是關系代詞,只能是連詞,引導的是charge的同位語從句,說明charge的內容。因此,應該翻譯成“……被指責,說……”,這樣就理順了原文的邏輯關系,從而使譯文更加忠實通順。

  四、詞不達意

  英漢兩種語言,除了一些專有名詞之外,幾乎沒有絕對等值的詞語,主要是因為兩種語言中的詞匯都普遍存在一詞多義、一詞多類的現象。正如一位語言學家所說:“在新的上下文里使用的每一個詞都是新詞。”正是詞的這種多義性和變義性,決定了對英語詞義的理解及其漢語表達是英譯漢的難點所在。所以,對于英譯漢中每個詞語的翻譯都需要仔細斟酌,不可輕易憑經驗而譯。英語中有這樣兩句話:“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理解一個詞要看它的搭配關系)和“No context, no text.”(脫離上下文,就不能正確地理解詞義),講的就是理解詞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要根據上下文和搭配關系來理解詞義。

  因此,在翻譯一個詞時,看到的絕不應該僅僅是這個詞本身,必須充分考慮它在上下文中所處的地位以及與其他詞的搭配關系,孤立的譯詞是下下之策。實際上,從事過翻譯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覺,一個詞在上下文中的實際詞義往往在詞典中找不到字面的對應詞。所以,在英譯漢時,要遵循“譯詞看句子”的基本原理,既遵守詞義理據,又能融會貫通,通過靈活善變的思考,把握每個詞的種種含義,做到求義于詞典而又不拘泥于詞典。

  下面從對詞義理解有重大影響的幾個方面來簡單說明一下譯詞時可能存在的誤譯情況:

  (一)一詞多義

  詞的含義是復雜的,它不僅有直接的、表面的、一般的意思,還有引申的、內涵的、特定的含義。這是語言的共性,英語尤其如此。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隨便翻開英語字典,幾乎每個詞都有多種含義,有的甚至有幾十個意思,錯綜復雜。例如take就有將近二十個意思,除了“獲得”之外,還可以表示“除去”、“攜帶”、“需要”、“花費”、“對待”等等,而且這些詞意之間有的并無多大關系,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更不用說由它組成的各種短語了。因此,如果只記住某個單詞最常見的幾個基本意思,便不分場合地死搬硬套,往往就會使譯文生硬難懂,甚至歪曲原義。所以,譯者必須要做到謙虛謹慎,即使是對極其簡單的詞語或詞組構成的句子,也必須要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確定詞義,切不可想當然,任憑經驗翻譯。事實上,越是由簡單詞語或詞組構成的句子越難理解,更難翻譯,所以更需小心謹慎。例如:

  「例1」 The set of equipment is quite late arrivals for doctors to use.

  「譯文」(誤)這套設備是供醫生使用的很晚到達的東西。

  (正)這是供醫生使用的一套新型設備。

  「分析」該句中有一個常用的多義詞late,它有“遲到的、最近的、最新的”等意思。很明顯,該句中只能選“最新的”,而不能選“遲到的”。否則,含義不明,令人費解。

  「例2」 Unhappily,this plentiful general literature about interviewing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journalistic interview.

  「譯文」(誤)不幸的是,有關面試的大量普及文學不大涉及新聞面試。

  (正)不幸的是,有關面談的大量一般性文獻專著較少涉及新聞采訪這個領域。

  「分析」原句中沒有生詞,但須注意一詞多義現象。literature一詞有兩個意思:一是“文學”,二是“關于某一學科或專題的文獻”。根據上下文,literature應該譯為“文獻”,而不是“文學”。此外,interview也是常見詞,意思是“采訪、面試(名詞和動詞)”。根據上下文,應將interviewing譯為“面談”,將“journalistic interview”譯成“新聞采訪”比較妥當。

 

熱門資料下載: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更多>>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嫩草影院久久久精品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日本乱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网站 | 欧美、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