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熟悉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1、氣象條件P23 、24 + 風象以風向、風速及污染系數三個參數來表示。 + 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風速是風吹的速度。風玫瑰圖包含風向頻率玫瑰圖和平均風速玫瑰圖。 + 從水平性質來說,下風部位受污染的程度與該方向的方向頻率成正比,與風速大小成反比。 2、地形地貌P25、27 + 在同一張地形圖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線間距是變化的,且與地面坡度成反比。 + 城市各項建筑用地適用坡 項 目 坡 度 項 目 坡 度 工業 * 0.5—2 % 鐵路站場 0.0—0.25 % 居住建筑 0.3—10 % 主要公路 0.4—3 % 主要道路 0.3—6 % 機場用地 0.5—1 % 次要道路 0.3—8 % 綠地 任意 3、工程地質條件P27-28 + 建筑對土壤的承載力要求:一層建筑60—100KPA,二三層100—120KPA,四五層120KPA + 里氏地震分為10級,震級越高強度越大,地震烈度分為12度。 4、城市規劃對設計要求 P30、31、32 + 對設計要求主要包括:基地范圍與界限、基地與道路紅線的關系、出入口要求、建筑限高、停車場車位數目、配套設施、指標控制、總平面布置。 +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有聯系否則應設通道與之連接 + 不允許突入道路紅線的建筑突出物:臺階、基礎、窗井、平臺、底下建筑。(除聯系城市管線的管線外) + 可突入道路紅線的建筑突出物:(A有人行道 B無人行道) 高度 突出物 長度 A 2M 窗扇、窗罩 ≤0.4M 2.5M 活動遮陽 人行道寬減1或≤3M 3.5M 陽臺、凸形封窗、雨篷、挑檐 ≤1M 5M 雨篷、挑檐 人行道寬減1或≤3M B 2.5M 窗扇、窗罩 ≤0.4 5M 雨篷、挑檐 ≤1M + 可突入道路紅線的的建筑物:經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公益或臨時建筑。 + 基地出入口設置要求 A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包括引橋、引道和地鐵出入口)最邊緣不應小于5M; 距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0M; 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的建筑出入口不應小于20M; 當基地通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 與立體交叉口的距離或其他特殊情況時,應按當地規劃主管部門的規定辦理。 B人員密集建筑基地應至少一面直臨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長度應不少于基地周長的1/6; 至少有兩個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出入口應避免直對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出入口前應有供人員聚散的空地。 + 局部突出的樓梯間、煙囪、電梯機房、水箱等一般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 + 指標要求: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口毛(凈)密度。 5、建筑朝向與間距P33-35 + 建筑朝向是指一幢建筑的位向,影響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風,寒冷地區避免北向,炎熱地區避免西向。 + 日照標準 Ⅰ、Ⅱ、Ⅲ、Ⅵ氣候區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2H,中小城市大于3H; Ⅳ氣候區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3H,中小城市冬至日大于1H; ⅤⅥ冬至日大于1H + 防火間距標準 防火間距 (M) 高層民用建筑 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級) 主體建筑 附屬建筑 一二級 三級 四級 主體建筑 13 13 13 15 18 附屬建筑 13 6 6 7 9 6、建筑布局形式P35 + 建筑布局方式:從形體組合的關系看分集中式、分散式、群組式;從組合手法看分規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7、外部空間設計P36 + 外部空間類型:以視覺感受為依據分開敞(視角≤18°)、圍合(18°≤視角≤45°)、封閉(視角≥45°)三種空間形式 8、豎向設計P37-38 + 設計地面形式分平坡式(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臺階式(大于8%或場地超過500M,坡度小于3%時)、混合式。 9、場地排水P39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在線報名 |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
《城市規劃原理》 | 28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實務》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城市規劃師《相關知識》考試要點(1)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