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第三章第2節) 第二節 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作用 【基本內容】 1.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抽象勞動形成價值和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⑴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 勞動過程是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創造出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的過程。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具有兩個特點:①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②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瀑Y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首先是價值形成過程,即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原有生產資料的價值和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在價值形成過程中,勞動者所創造的新價值僅夠補償勞動力價值。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用于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在價值增殖過程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一部分是剩余勞動時間,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新價值。剩余價值體現著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源泉,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的特殊表現。 通過上述分析,徹底解決了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價值增殖不是在流通領域內發生的,剩余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的使用創造了價值量大于勞動力價值和生產資料價值的新商品。資本家按商品價值出售商品,不僅收回了資本的價值,而且獲得了剩余價值。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整個過程,既在流通領域中進行,又不在流通領域中進行。它是以流通領域為條件,即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價值增殖準備條件,并出售商品以實現價值和剩余價值,而價值增殖則不是在流通領域中,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資本流通的整個過程都符合價值規律等價交換的要求,但卻最終獲得了剩余價值,實現了價值增殖。價值增殖的關鍵在于勞動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即它可以創造大于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 2.資本的涵義和資本的作用 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生活中,資本總是表現為一定的物,但是物本身并不就是資本,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當它們成為剝削雇傭工人的手段時,才成為資本。所以,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體現在物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被物的外殼掩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生產關系。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 資本共性可以概括為:①資本的功能在于增殖,這是資本與貨幣的本質區別;②資本的生命在于運動,它的運動是沒有限度的;③資本的生產過程是以勞動力市場的建立為前提的。 3.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挪蛔冑Y本和可變資本劃分的依據。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生產要素形式存在。馬克思根據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⑵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含義 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是轉移自己的價值,并不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叫做不變資本。 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它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不會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因為,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即工資,已被工人用于個人消費而消逝了。而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新價值,它不僅再生產出勞動力的價值,而且生產出剩余價值。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量的變化,即發生了價值增殖,叫做可變資本。 ⑶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劃分的意義 、龠M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源泉,說明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只是可變資本產生的。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不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②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剩余價值率提供了科學依據。 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m/v。它也可以表示為: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前者采取了物化勞動形式,后者采取了活勞動形式。剩余價值率正確反映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隨資本主義的發展,剩余價值率有提高的趨勢。 【重點難點分析】 資本的本質 資本家的資本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和生產資料等。但是,貨幣、是在和商品本身并不是資本,它們只有被用來作為剝削手段時,才成為資本。因此,資本的本質是被物的外殼掩蓋了的社會生產關系,是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 【概念辨析】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區別 ①不變資本是用來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②不變資本的物質形式是原材料、輔助材料、機器設備、生產工具、廠房等;可變資本的物質形式是工人用于購買自己需要的消費品。③不變資本在價值增殖過程中,工人的具體勞動改變其物質形態,其價值保留并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不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可變資本在價值增殖過程中,不存在價值轉移,已被工人用于個人消費而消逝了。但是,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并創造剩余價值,它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發生了價值量的變化。④不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只是可變資本產生的。 【輔助閱讀】 試用勞動二重性原理說明剩余價值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⑴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⑵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工人的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不僅要形成價值,而且要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琴Y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工人的勞動產品屬于資本家。 、荣Y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首先是價值形成過程,即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舊價值和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在價值形成過程中,勞動者所創造的新價值僅夠補償勞動力價值。價值增殖過程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在這部分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用來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動時間,在這部分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即剩余價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勞動時間超過必要勞動時間,就能為資本家生產出剩余價值。 ⑸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價值。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9)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復習筆記(11)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