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_甘遂的主要應用_蘆薈的主要應用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09-30
甘遂的主要應用
甘遂的應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水腫,臌脹,胸脅停飲。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經隧之水濕,瀉下逐飲力峻,藥后可連續瀉下,使潴留水飲排泄體外。凡水腫、大腹臌脹、胸脅停飲,正氣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單用研末服,或與牽牛子同用,如二氣湯(《圣濟總錄》);或與大戟、芫花為末,棗湯送服,如十棗湯(《傷寒論》)。另可與大黃、阿膠配伍治療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如大黃甘遂湯(《金匱要略》)。
2.風痰癲癇。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臨床上以甘遂為末,入豬心煨后,與朱砂末為丸服,可用于風痰癲癇之證,如遂心丹(《濟生方》)。
3.瘡癰腫毒。本品外用能消腫散結,治瘡癰腫毒,可用甘遂末水調外敷。現代臨床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參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貼,治療乳腺腫瘤。
蘆薈的主要應用
蘆薈的應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熱結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瀉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煩熱。治熱結便秘,兼見心、肝火旺,煩躁失眠之證,常與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經》)。
2.煩燥驚癇。本品有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經火盛的便秘溲赤、頭暈頭痛、煩燥易怒、驚癇抽搐等證,常與龍膽草、梔子、青黛等同用,如當歸蘆薈丸(《醫學六書》)。
3.小兒疳積。本品能殺蟲療疳。用治蟲積腹痛、面色萎黃、形瘦體弱的小兒疳積證,以蘆薈與使君子等份為末,米飲調服;或配人參、白術等益氣健脾之品,如肥兒丸(《醫宗金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