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育路教育網考試閱讀推薦」 跨文化交流作為商學院國際化的核心內容,已被國內眾多的商學院重視。隨著國內院校與國外院校的合作增多,商學院跨文化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斷地增加創新。眾多商學院紛紛推出了包括課堂內外的種種課程活動來增加學生的跨文化體驗。跨文化學習形式的已經變得多樣化,而整個MBA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也必將成為一種趨勢。 精彩的跨文化體驗 上海外國語大學MBA一直以來致力于培養源自于東方的新一代復合型“無國界管理人才”, 作為上外MBA必修課程之一的《跨文化競爭力與溝通》是在此目標下的跨文化及高級管理人員軟技能課程。該課程由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顧力行教授(Prof. Steve J Kulich)負責講授。 11月6日上午,上外 MBA 2010級英文在職班同學與來自美國Isenberg管理學院的同學進行了一次精彩的跨國界對話。根據SISU MBA課程安排, 周六《跨文化競爭力與溝通》課程的主題為“模擬談判”訓練。 課程反饋 針對這次課程的教學系統的學生在線評價反饋,SISU MBA 教育中心教學事務部主管吳雙艷老師談到:“這次談判活動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練習。雖然不是正式、嚴格的模擬訓練,但是一次很好的跨文化溝通和團隊建設和磨合,參與的同學都覺得很有收獲。” “課程學習較為輕松,教學形式多樣化,兩位老師和助教輪流上課,各有特點和分工,課堂氣氛活躍。另外,上課方式多樣化,采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穿插其中,總體氣氛很好,我喜歡這樣的方式”SISU MBA 全職班學生時婷婷意猶未盡地說。 思考無止境 SISU MBA 參與談判同學代表們還談到了幾點思考:“通過幾次與美國Isenberg商學院的學生幾輪談判交流下來,我總結了幾下幾點,多少可以看出中美兩國MBA 學生們的差異,這或許更值得我們思考: 國內MBA的特點大多集中于以下幾點: 1) 關注大方面,缺乏對于細節的考慮; 2) 勤奮、認真,常常半夜發郵件和準備 3) 談判時更講究技巧,迂回戰略 4) 靈活,善于找雙方的興趣點 而美方MBA 學生的特點在于: 1) 細心,在決策時考慮細節全面 2) 工作和學習分的很開,休息和假期時談判暫停 3) 比較直接,只專注在一個主要談判條件,其他條件反而都妥協 4) 更簡單和直接 這些差異的背后正是由中西文化的差異所主導,也是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更要注意的。 《跨文化競爭力與溝通》課程雖然結束了,但它帶給SISU MBA 學生的思考卻還在繼續!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MBA:同事之間三大問候技巧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