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 第一節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一、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的背景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70年代末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有其深刻的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背景的。 1.國內背景。從國內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當時,整個政治局面是處在一個混亂狀態;整個經濟情況實際上是處于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面對嚴重的困難,我們的出路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 2.國際背景。從國際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我們也只能是通過改革開放,帶領人民追趕時代前進的潮流。 3.歷史性抉擇——實行改革開放。 (三)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1.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革命 第一,就深度而言,改革開放不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它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第二,就目的而言,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第三,就改革開放的實踐而言,通過這場偉大革命的洗禮,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潮流,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黨昂首闊步走在了時代前列。 2.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是一場革命,但它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意義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因此,改革開放既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實現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統一,就在于我們既堅定不移地進行改革開放,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堅決排除各種錯誤思潮、錯誤傾向的干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這里,最重要的是要區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與具體體制機制。 (四)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確,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一)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歷史提出的新課題。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會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區別?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必須予以正確解答的重大問題,也是黨提出改革決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闡明了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一般規律及其在一些社會形態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運動形式,但他們沒有具體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列寧雖然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抗消失了,矛盾還會存在的觀點,但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運動規律沒有進行系統闡述。斯大林曾認為精神上和道義上的一致是蘇維埃社會發展的動力,晚年他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然存在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但沒有把它當作根本性問題提出來。 (二)毛澤東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1.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以中國的實踐經驗為基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全面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 第一,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它們不但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始終,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第二,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舊社會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它們具有"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特點,是在基本適應條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對抗性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澤東是在與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解決途徑的對比中闡明這一觀點的。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它的解決不需要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采取劇烈的階級斗爭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會主義自身的力量,通過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進行調整得到解決。 第四,在闡明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狀況和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矛盾。毛澤東指出,我國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即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2.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局限 第一,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沒有充分展開,各種矛盾還沒有充分暴露出來,所以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只能作最一般的概括。 第二,毛澤東當時認為與生產力發展相矛盾的生產關系主要是還沒有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那部分生產關系。后來他又把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矛盾當作主要矛盾。理論認識上的局限以及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缺乏科學認識等原因,導致了實踐中的失誤,如脫離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盲目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試圖"以階級斗爭為綱"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等等,結果使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嚴重挫折。 (三)鄧小平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他說:"關于基本矛盾,我想現在還是按照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的提法比較好。"同時,又進一步指出:"當然,指出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決了問題,還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體的研究。"他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狀況進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主要內容有: 第一,判斷一種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否相適應,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適應當時當地生產力的要求,能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第二,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依然有解放生產力的問題。 第三,把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統一起來。 第四,指出了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途徑是改革。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考研政治 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最后點題第一套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