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備考2011年環評師考試,育路教育網環評師頻道特整理2011年環評師技術方法輔導資料,以供大家全面復習! 廢水的二級(生物)處理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廢水生物處理過程,它將廢水與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攪拌并曝氣,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污泥隨后從處理廢水中分離,并根據需要將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氣池。 自從1914年發明活性污泥法以來,已經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 按反應器類型劃分,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階段曝氣法、完全混合法、吸附再生法,以及帶有微生物選擇池的活性污泥法。 按供氧方式以及氧氣在曝氣池中分布特點,處理工藝分為傳統曝氣工藝、漸減曝氣工藝和純氧曝氣工藝。 按負荷類型分為傳統負荷法、改進曝氣法、高負荷法、延時曝氣法。 ①傳統活性污泥處理法:傳統(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池為長方形,經過初沉的廢水與回流污泥從曝氣池的前端,并借助空氣擴散管或機械攪拌設備進行混合。一般沿池長方向均勻設置曝氣裝置。在曝氣階段有機物進行吸附、絮凝和氧化。活性污泥在二沉池進行分離。 ②階段曝氣法:階段曝氣法(又稱為階段進水法)通過階段分配進水的方式避免曝氣池中局部濃度過高的問題。采用階段曝氣后,曝氣池沿程污染物濃度分布和溶解氧消耗明顯改善。由于廢水中常含有抑制微生物產生的物質,以及會出現濃度波動幅度大的現象,因此階段曝氣法得到較廣泛的使用。 ③完全混合法:完全混合法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又稱為帶沉淀和回流的完全混合反應器工藝)。在完全混合系統中廢水的濃度是一致的,污染物的濃度和氧氣需求沿反應器長度沒有發生變化。在完全混合法工藝中,只要污染物是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就不會直接暴露于濃度很高的進水污染物中。因此,該工藝適合于含可生物降解污染物及濃度適中的有毒物質的廢水。與運行良好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藝相比,它的污染物去除率較低。 ④吸附再生法:吸附再生工藝(又稱為接觸穩定工藝)由接觸池、穩定池和二沉池組成。來自初沉池的廢水在接觸反應器中與回流污泥進行短暫的接觸(一般為10~60min),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被氧化或被細胞吸收,顆粒物則被活性污泥絮體吸附,隨后混合液流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分離后的廢水被排放,沉淀后濃度較高的污泥則進入穩定池繼續曝氣,進行氧化過程。濃度較高的污泥回流到接觸池中繼續用于廢水處理。吸附再生法適用于運行管理條件較好并無沖擊負荷的情況。 ⑤帶選擇池的活性污泥法:該工藝在曝氣池前設置一個選擇池。回流污泥與污水在選擇池中接觸10~30 min,使有機物部分被氧化,改變或調節活性污泥系統的生態環境,從而使微生物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 ⑥傳統負荷法經過不斷地改進,對于普通城市污水,BOD5和懸浮固體(SS)的去除率都能達到85%以上。傳統負荷類型的經驗參數范圍是:混合液污泥濃度在1200~3000 mg/L,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 h左右,BOD5負荷約為0.56 kg/(m3.d)。 改進曝氣類型適用于不需要實現過高去除率(BOD去除率>85%),通過沉淀即可達到去除要求的情況。負荷經驗參數范圍是:混合液污泥濃度300~600 mg/L,曝氣時間為1.5~2 h,BOD5和SS的去除率在65%~75%. ⑦高負荷類型是通過維持更高的污泥濃度,在不改變污泥齡的情況下,減小水力停留時間來減少曝氣池的體積,同時保持較高的去除率。污泥濃度達到4000~10000 mg/L時,BOD5容積負荷可以達到1.6~3.2 kg/(m3.d)。在氧氣供應充足并不存在污泥沉降問題的條件下,高負荷法可以有效地減小曝氣池體積并達到90%以上的BOD5和SS去除率。 目前,許多高負荷法使用純氧曝氣來提高傳氧速率,以避免曝氣池紊動度過大引起污泥絮凝性和沉降性變差。如果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氣,會引起嚴重的污泥沉降,尤其是污泥膨脹的問題。 ⑧延時曝氣工藝采用低負荷的活性污泥法以獲取良好穩定出水水質。延時曝氣法中停留時間一般24 h,污泥濃度一般為3000~6000 mg/L,BOD5負荷<0.24kg/(m3.d)。由于污泥負荷低、停留時間長,污泥處于內源呼吸階段,剩余污泥量少(甚至不產生剩余污泥),因此污泥的礦化程度高,無異臭、易脫水,實際上是廢水和污泥好氣消化的綜合體。典型的問題是污泥膨脹引起的污泥流失、硝化問題導致pH值降低以及出水懸浮物增高等。 氧化溝屬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圖13-8),氧化溝的池型,既是推流式,又具備完全混合的功能。氧化溝與其他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占地大、投資高、運行費用也略高的缺點。 |
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科目 |
主講老師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報名 |
||
課時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周建勛 |
40 |
![]() |
10 |
![]() |
||
丁淑杰 |
![]() |
10 |
![]()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 丁淑杰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 | 馮老師 | 40 | ![]() |
10 | ![]() |
![]() |
環境影響評價師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環評師技術方法輔導資料:環境保護措施6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