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詩詞,還應把握以下幾種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1、比喻。如們淵明《歸國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比喻自己對擺脫羈絆、重歸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張。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王昌齡《出塞》“萬里長征人未還”等詩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圍皇帝,蔽其視聽;蘇軾《水調歌頭》以月之“陰晴圓缺”象征人之“悲歡離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以“柳色新”象征離別,“柳”的意象是具體的,而作為其對應物的“離別”則隱含不露。 4、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如辛棄疾(水龍吟)下片就連用了張翰、劉備、桓溫三個典故。 學習本單元,還應掌握有關詩詞體裁的一些常識: 1、以句式分,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 2、以體裁分,有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律體等。 3、近體詩,是唐宋以來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種格律詩體,它在平仄、押韻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它主要分為: (l)絕句,包括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稱五絕,每句七言者稱七絕。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楓橋夜泊》、《烏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絕。 (2)律詩,包括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稱五律,每句七言者稱七律。如《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五律,《蜀相《書憤》為七律。 4、古體詩,與近體詩的講究聲律相對而言的,而不以創作時間而定。唐宋以來的詩人也多作古體詩。如《迢迢牽牛星》、《歸國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水龍吟》等。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差異頗大。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通常把雙調詞的第一段稱為上片、前闕或上闕,把第二段稱為下片、后闕或下闕。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自學考試大學語文詩詞部分復習要點二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自學考試大學語文詩詞部分復習要點二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