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指期貨正向跨期套利策略分析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17
股指期貨上市以來,交投日益活躍,但隨著大資金的入場,期現套利機會逐漸減少。1005合約上市25天,其中12天存在明顯的期現套利機會,占總天數的48%;而自6月2日以來,1006合約期現價差便不再出現明顯的期現套利機會。而相對于期現套利,跨期套利由于投入資金量少,操作較簡單,愈發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我國股指期貨正向跨期套利邊界的計算
在跨期套利交易中,比較常用的模型是持有成本模型。假定兩個合約的到期日分別為T1和T2,其價格分別為F1和F2,r1和d1分別為t到T1時刻的無風險利率和紅利率,r2和d2分別為t到T2時刻的無風險利率和紅利率,根據持有成本模型,不同合約間的理論價差值應為F2-F1=St(e(r1-d1)(T1-t)-e(r2-d2)(T2-t)),其現實意義即是持有現貨期間的利息成本。相對直接利用近月合約計算價差的方法,該方法可以規避由于近月合約定價錯誤導致的扭曲理論價差的風險。
現實交易中,存在著各種手續費和稅費等,因此僅以理論價差作為套利的前提顯然不符合實際,應根據現實情況對相關公式進行修改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跨期套利區間?紤]到股指期貨上市初期,市場投機氣氛較濃,我們選擇以轉期現套利為前提的無套利區間計算方式,因為跨期套利機制的順利運行依賴于期現套利。從目前情況看,期現套利的力量較跨期套利強,使用轉期現套利為前提的無套利區間計算方法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通過轉期現套利來減少虧損或者實現盈利。一般來說,使用轉期現套利為前提的無套利區間上限,并不意味著必須轉期現,在價差回歸有利可圖時,可以直接平倉獲利。
得到無套利區間的上下限后,投資者便可以依據無套利區間進行跨期套利。當價差大于無套利區間的上限,則買入近月合約、賣出遠月合約進行正向跨期套利;而當價差小于無套利區間下限時,則賣出近月合約、買入遠月合約進行反向跨期套利。由于現貨市場缺乏賣空機制,無法通過期現的反向套利使其回歸,因此往往價差會大幅偏離無套利區間下限而不回歸,甚至繼續變小,故而反向套利有較大風險。
完整的轉期現套利前提下的跨期套利(也稱為有保護的跨期套利),包括可能的現貨買賣、期貨的建倉平倉,因此其套利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期貨、現貨交易的手續費、傭金、印花稅等;變動成本則是指交易產生的沖擊成本以及資金的利息成本。對于大資金來說,沖擊成本和資金的利息成本都會相對較高,因此大資金的變動成本需要嚴格計算。下面是投資者在套利中涉及的成本測算:
套利交易費率表
注:跨期套利轉期現套利時,如果用60—80股票組合時,期現沖擊成本以千分之二計算;如果用ETF組合時,沖擊成本略高,但免收印花稅,總成本差別不大,F貨買賣傭金和沖擊成本按雙邊計算。印花稅只對賣方單邊收取。期貨的相關費用均是單邊的費用。
則跨期套利的無套利區間上限的公式如下:
St(e(r-d1)(T1-t)-e(r-d2)(T2-t)+F1×k1×(e(r/12×n1)-1)+F2×K2×(e(r/12×n2)-1)+0.007×F1+0.0005×(F1+F2)
其中,K1和K2分別為F1和F2的保證金比例,n1和n2分別為F1和F2合約的持有時間。
我國股市分紅率一直很低,在計算時忽略不計。我們將各參數代入轉期現套利的無套利區間上限公式,本文在計算轉期現套利為前提的無套利區間時,保證金利息時間的確定原則為各合約完整的運行時間,比如1005合約時間為1個月,買入現貨的資金利息時間為兩個月份間的時間間隔,用預期年化收益率替代無套利區間上限公式中的利率,我們得到各合約間的無套利區間上限。這里僅給出一般投資者的無套利區間上限表,如下:
自有資金的跨期套利無套利區間上限表
注:保證金比例均在交易所規定的比例基礎上加3%。
上表各值對應的是自有資金在各預期年化收益率下的無套利區間上限。以預期年化收益率10%為例,當1006合約和1005合約的價差大于65.02時,即可進行買1005合約、拋1006合約的正向跨期套利。當價差回歸時,跨期套利可以獲利平倉;如果不回歸,投資者可以轉期現套利。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在假設價差可以回歸為零的基礎上得到的。平倉了結時,價差一般不回歸為零,因此單次平倉收益會低于預期,但因為平倉時間一般會提前,所以年化收益率可能反而會提高。但是如果近月合約到期時跨期套利轉為期現套利,最終價差將接近零,則利用自有資金進行套利的收益率基本可以達到預期收益率。
正向跨期套利的例子及當前策略
根據上表,我們給出一個轉期現套利的正向跨期套利的例子。假設5月6日現貨指數為3410點,股指期貨1005合約為3415點,1006合約為3495點,客戶A打算利用自有資金進行跨期套利,假設其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則套利過程如下:
轉期現套利的正向跨期套利過程
同樣,假如價差回歸,則相關的操作如下:
平倉了結的正向跨期套利過程
盡管平倉了結的盈利點數較轉期現套利的方式少,但轉期現套利涉及金額遠大于平倉了結的方式,套利時間較長,從收益率的角度看,投資者選擇平倉了結更為有利。我們強調一點,在股指期貨上市初期,正向跨期套利的無套利區間上限應選擇轉期現套利為前提的無套利區間上限為佳,上市初期市場效率不是很高,價差可能會偏大。一般來說,遠月合約由于交投稀少,流動性不足,因此投資者在參與跨期套利交易時,應盡量避開遠月合約或者不重倉參與遠月合約。
從目前股指期貨流動性看,可供操作的跨期套利僅有當月合約和次月合約、次季和當月合約。從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當次月-當月價差在60附近時,如果轉期現套利,年化收益率將達到10%,另外結合次月-當月價差的頻率看,60以上的價差出現頻率偏少,因此當次月-當月價差達到60點以上時,投資者入場風險較小,獲利空間較大。一般來說,在次月-當月價差在50點以上時,可以考慮入場,隨著到期日臨近,價差最終會收縮。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入場后在25—30點可以部分獲利了結,次季和當月合約的跨期套利相對風險較大。從目前價差走勢看,相對于次月-當月的價差,次季-當月價差具有較強的趨勢性,在牛市的前提下,在價差高于240以上可以考慮正向跨期套利,因為此時即使價差不回歸,轉成期現套利也有近10%的盈利空間。而價差在30—80時,可以逐漸加倉進行反向跨期套利,這主要是基于價差出現頻率得到的結論,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由于次季合約流動性不足,沖擊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入場時一定要預期存在較大盈利空間才可入場。
跨期套利的風險
到期日風險:跨期套利盡管較單邊投機風險低,但持倉期間如果價差巨幅波動,也可能帶來保證金不足的風險。一般在到期日價差波動幅度會加大,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股指期貨采用平均價結算,到期日基差風險較大,導致價差波動幅度也增大,因此跨期套利應盡可能在到期日前平倉。當然具有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也可以在基差對自己有利時平倉,一般而言,對于正向跨期套利者而言,負的基差比較有利,正的基差不利;反之,反向跨期套利時,正基差有利,負基差不利。
分紅率變動風險:跨期套利的價差對市場分紅比較敏感。特別對于持有成本模型而言,分紅率影響著無套利區間的上下限,分紅率走高時,價差重心會走低;反之,價差會走高。因此,我們可以在紅利發放前期考慮進行正向跨期套利,因為隨著價差的縮小,正向跨期套利將獲利;反之,如果在正向跨期套利持倉過程中,紅利大幅縮水,價差很可能會走高,對套利持倉會帶來一定風險。
沖擊成本風險:在成熟的期貨市場,套利機會較少,盈利也比較小,此時沖擊成本就成為影響盈利空間的重要因素。流動性很強的合約,對資金量不是很大的投資者,沖擊成本一般不會很高。但假如套利資金量大,或者合約流動性不是很好,沖擊成本就很可能會吞噬部分套利利潤甚至導致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