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回調后將繼續走高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進入3月之后,美豆走勢先抑后揚,在月初公布的供需報告利空以及日本地震和核泄漏雙重打壓下,CBOT5月美豆一度下探至1270美分;后在逐步消化利空以及對國內外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美豆反彈走高;在3月31日晚公布的種植面積符合預期和美玉米(2397,2.00,0.08%)的強勢帶動下,5月美豆強勢收復1400美分,反彈幅度達到10%以上。在消化種植面積減少的利多因素之后,第二季度美豆行情將如何演繹?
第二季度宏觀關注因素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紛紛推出的寬松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走高。金融危機過后,通脹預期自2009年開始成為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因素。隨著各國經濟好轉,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時間點越來越近,可以預見的是,流動性收緊之后,商品價格回調在所難免。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主要經濟體加息、歐洲央行暗示加息、美聯儲當前6000億美元的公債購買計劃將于6月到期等,都為商品價格進一步走高蒙上陰影。因此,在關注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對各國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擔憂情緒。
基本面主要關注因素
進入第二季度,美豆市場炒作焦點逐步轉向巴西、阿根廷收割進度以及產量。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從過去10年歷史數據來看,兩國的產量增減大致同步。但巴西方面變動幅度略高于阿根廷,產量大于阿根廷。從3月美豆供需報告預估值來看,巴西產量創歷史新高,南美供應壓力巨大。與國外多個機構預測值相比,美國農業部3月預測的巴西產量相對保守,不排除后期進一步調高產量的可能性。
由巴西、阿根廷兩國產量對比可以看出,巴西產量受到機構調整的次數要比阿根廷多,而且變動幅度要大。結合以往基本面分析,在未來幾個月內,巴西關注的焦點在于產量預估、收割進度、天氣升貼水等方面,阿根廷關注的焦點在于運輸、工人罷工等人為因素方面。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3月供需報告顯示,中國2010/2011年度大豆進口預估為5700萬噸,中國2009/2010年度大豆進口預估為5034萬噸。從前兩個月進口量來看,1月同比大幅增加,2月同比略微減少,兩月總和大約同比增加6%左右。在預期今年中國進口量保持上升勢頭同時,后期預計會進一步加大美豆進口量,以滿足國內用豆需求,中國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是最大的利多因素。
由美國美豆期末庫存可以清楚看到,自上年開始庫存數量一直保持穩定狀態,而且處于多年以來的低位。根據以往的經驗,期末庫存將會在第二、三季度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數據。
由國內連豆(4496,-31.00,-0.68%)指數對應CBOT市場上非商業多頭持倉數量來看,基金推動力量明顯。前期多輪價格高點均在資金提前入場布局下制造出來,同樣地資金離場,持倉減少,造成價格大幅度回落。目前就公布數據來看,非商業多頭持倉正有逐步減少的跡象,或暗示美豆短期內面臨一定調整壓力。
小結
綜合宏觀因素、巴西產量、庫存需求比、資金面后期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后,筆者認為在國內外沒有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美豆小幅回調之后繼續走高的可能性偏大。當然在調控通脹的預期下,當國內外宏觀經濟因素與基本面相沖突之時,以宏觀經濟因素作為判斷美豆走勢的最主要參考因素。
對應美豆,國內A1201周K線技術分析顯示,從2008年12月開始展開反彈行情,而且突破了2008年1月的重要高位。預計后期保持在上漲通道中運行的可能性偏大。對比2008年末的上漲節奏,今年開始上漲的節奏與之比較接近,但盤整時間更長,后市上漲幅度或更大。投資者可在第二季度以逢低買入作為主要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