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因素相對偏空白糖牛市可能結束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矛盾和糾結是當前食糖市場的主要特點,一方面印度、泰國、巴西增產的預期強烈,但印度出口一波三折,巴西主產區又因降雨影響開榨,于是期價近強遠弱的現象更加明顯;另一方面歐債危機、中東北非沖突不斷、日本遭遇強烈地震造成嚴重損失(特別是核電站危機的影響更加深遠),這些因素令投資者萌生避險意識,資金自商品市場撤出,對于糖價產生壓力。但是,與此同時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日本央行又向市場注入巨額資金,通脹預期再次為市場所關注。油價上漲短期內將推高其他商品的價格,但若漲幅巨大則將損害全球經濟導致增長停滯。所以,當前無論是整體宏觀經濟形勢還是食糖產業本身都存在相互矛盾的因素。
就國內而言,2010/11年度未必能夠實現南寧糖會預期的1100萬噸產量,或許將出現連續第三年減產的局面。這樣,短期的供需形勢不容樂觀,在目前消費淡季糖價仍能維持七千元以上的水平。但是,中長期看,今年糖料作物種植面積有望擴大(4月末昆明糖會上或有預測),只要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食糖產量恢復增長的可能性很大。這一點在鄭州白糖(7069,52.00,0.74%)期貨市場上遠期合約價格上就已得到體現。國家政策方面,既要防止通貨膨脹加劇,又要保證經濟適度增長,所以在采取調控措施方面難以做到兩全其美。
盡管當前影響糖市的主要因素有些相互矛盾,但是期貨市場更是存在一些明顯的異常之處。首先,鄭糖期貨持倉前20名席位上的多空頭寸比例極為懸殊,3月中旬曾接近1.4:1,即多頭主力持倉的數量是空頭主力持倉的1.4倍。近日雖有所下降,但仍是本月以前的歷史新高;另外,交割庫注冊倉單的數量僅有寥寥千余張,不但大大低于2008年以來同期的平均值(約33000張),甚至還不及2006年白糖期貨掛牌上市之初的水平。
表面看,第一個特點令人費解,在糖價達到歷史性高位的時候,居然市場的主力機構卻還在大舉增持多單!以往也曾數次出現過多空比例接近1.3的情形,最近一次發生在2010年9月中旬,當時白糖期貨指數在5600元附近;2009年2、3月份和2008年11月多空持倉比例也曾達到歷史高位,但那時期貨價格不過才三千余元!近期多空比例竟然創出歷史新高,難道主力機構在7000元時更加堅定地看好后市?
看到上面所說的第二個特點之后,似乎能夠為第一個疑問找到答案。目前交割倉庫的庫存只有往年(2008年以來)同期的三十分之一!看來,嚴重缺乏可供交割的實物是導致場內機構顯著看多的重要原因。再究其成因,近來現貨價格明顯高于期貨價格導致期貨倉單被注銷后流入現貨市場。
自今年2月中旬以來,國內糖價沖高回落,但廣西主產區報價在7200元附近獲得強勁支撐。3月29日柳州食糖批發市場的價格無論從4月合同還是到10月的合同均在7200元左右,而同日鄭州白糖期貨價格5月合約收盤價僅7125元,9月合約才7022元,比柳盤低了近200元。所以,糖企在期貨市場上賣出的熱情很低。
現貨報價之所以保持堅挺,一方面是受到供需缺口的支持,另一方面制糖成本高企也是維持高糖價的重要原因。由于國內食糖產量預期僅能達到1100萬噸左右,而消費量可能達到1400萬噸,從而存在明顯的供應缺口。此外,為了保護蔗農的利益,甘蔗收購價一再上調,2月下旬廣西宣布按482元/噸的收購價格與食糖7000元的銷售價格進行聯動,這樣無疑推高了食糖的生產成本。但即使這樣,7000元的銷售價格對于大多數糖廠而言也是有利可圖的。根據中糖協的統計, 2010/11年制糖期截至2011年2月底,重點制糖企業(集團))累計銷售食糖280.87萬噸(占國產糖總銷量的82%),成品白糖累計平均銷售價格6902.79元/噸。看來,現貨商挺價還是為了保證自身的收益。
這樣得出結論,是供應偏緊和成本支持雙重因素導致現貨價格堅挺,而相對偏低的期貨價格自然就受到大機構的關注,主力持倉明顯偏多的現象也就可以理解了。不過,未來是期貨價格補漲還是現貨價格回落來填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并不能確定。政策調控和外盤的走勢將影響期現價格最終接軌的方向。對于穩健的機構來說,似乎目前在期貨市場買入并在現貨批發市場上賣出(現在兩個市場今年9月到期的合約之間存在約200元的價差可供套利)是個不錯的投資策略。但是,應該看到,柳州批發市場9月合約的成交量僅7萬噸,訂貨量不足19萬噸,這與鄭州期貨1109合約(單邊成交量折合380萬噸,持倉量折合280萬噸)相比差距過于懸殊,能夠進行跨市套利操作的數量還達不到總持倉的一成!所以,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期現貨間的價差收益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這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大體上短期因素較為利多食糖市場,而長期因素則相對偏空,于是導致糖價陷入欲漲不能、欲跌不愿的境地,寬幅震蕩只是無奈的選擇。應該看到,導致2009年以來糖價持續上漲的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改變,供應短缺向過剩轉化,貨幣政策則由寬松向緊縮演變,大宗商品的走勢也出現分化。所以,持續兩年的白糖牛市行情可能結束,投資者應該適時轉變思路,尋找中期沽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