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考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5)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1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8、在德國,“雙元制”教育(也稱“雙軌制”)是德國實行職業教育最主要的特點,也是推行職業教育最成功的關鍵。“雙元制”是同時在兩個地點,有兩個施教主體,也就是在企業和職業學校中進行教學而得名。學員一般每周在企業里接受3—4天的實踐教育,在職業學校里接受1—2天的理論教育。企業的技能培訓是“雙元制”的主體,職業學校的教育是服務于企業培訓的。“雙元制”是由政府對職業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學校、行業主管部門和生產單位組織實施的三重負責制。
職業教育在德國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升學就業的主要渠道;學生初中畢業后第二次分流,是根據不同職業的要求和學生及家長的意愿而定;較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包括企業及其他各類職業教育機構的培訓),必須以接受過較低層次的職前教育(培訓)為基礎,并應有一定的職業實踐經驗;經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既可長期從事相應的職業,也可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
9、“你幫我拉一個學生進校,我們給1000元的提成;拉到10個生源,提成將增到1400元/人。”廈門一職業院校的體育老師以為記者人脈廣,多次希望幫他拉點“人頭”。被問及有沒有分數要求時,這位老師毫不諱言,“分數越低我們越感興趣”。
事實上,不少中學畢業班的老師也接到類似電話,在泉州一中學任班主任的楊老師告訴記者,一家民辦院校的招生老師還想拉攏他當招生代理人,并許諾“干得好的話,一個月收入超過老師一年收入”。
針對“高抽成”拉生源的做法,集美一家民辦職業學校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是公開的秘密”。
“這是一個層層都有錢賺的事情”,資深的招生辦主任林先生,曾對泉、廈兩地民辦院校的生存問題做過調查,他向記者披露了類似民辦院校的招生利益鏈條。林先生介紹,由于一些民辦院校列入“統招”比例的生源不多,其要生存,計劃外招生必不可少,“較早使用高抽成拉生源的是江西的一些民辦院校,有時一口氣就來福建拉走數百人,之后本地的一些院校開始效仿”。
“比如學校下達1000人的招生任務,并確定1500元/人的招生經費后,頂端的招生負責人就有150萬招生經費。”林先生說,多數學校都會派“招生代理人”在各地布點,他們一般會與各地學校聯系,“退休校領導,一些比較差的學校的班主任、任課老師,都是這些招生老師的最愛”。林先生透露,這些中學的負責人或班主任、老師,利用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動員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去讀民辦院校,成功率很高,“每介紹成功一名,他們就可獲得數百元甚至高達千元不等的‘感謝費’”。
按照相關校方的說法,這些招生代理人是最大的獲利者。記者從一所民辦院校招生辦主任處得到的一個說法是,在這短短幾個月招生中,有招生人員月賺十余萬,“我就接觸過一個招生代理人,通過和學校合作,一口氣招了近兩百名學生,傭金有20多萬元”。
但民辦職業院校卻是最后的獲利者,“招一個新生,一般要在學校讀二至三年,招生老師只在學生報名的第一年拿提成。這樣算下來,學校雖然花了一些錢,但仍賺取了大頭”。一些招生代理人表示,部分民辦職業院校的非理性爭奪生源,才是造就招生代理人暴富的真正原因。
10、福建省一家高職院校的負責人表示,招生亂局使民辦高校陷入惡性循環而難以自拔:違規招生損壞了學校聲譽,只好投入更多人力、用更高的成本招生。招生人員龐雜,不計后果爭奪生源,學校的聲譽一再受損。“生存是第一要務,沒有生源什么都不用談,民辦高校也有無奈之處。”這位負責人說。
激烈的生源爭奪讓招生成本不斷推高,學校不堪重負。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全校588名教職員工中,招生人員就有110名之多,每年四五月份開始,該校就要往省內外派出大量人員設點招生,涉及省市達16個之多。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漲的招生成本最終要由學費來埋單。廈門一家高職院校學生告訴記者,今年暑假他在本校招生老師的“領導”下,回到老家去招生,并順利招到了兩名自考生。“招一個可以拿七八百元的報酬,招生老師比我們拿得更多。”
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院長丁國強介紹,因為缺乏財政支持,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一是靠股東自掏腰包,二靠銀行貸款,三靠學費收入。在股東自有資金投入不足、銀行貸款有限的情況下,學費收入成了民辦高校最為穩定的資金來源,因此招生工作也就成了民辦高校的生命線。
“我搞了一輩子的教育,你說我喜歡去搞坑蒙拐騙嗎?”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湯秀奎告訴記者,民辦高校要想發展壯大,“錢”是最大的瓶頸之一,其中的坎坷與艱難很少有人知曉。
據介紹,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的投資人將7000萬元的自有資金投入辦學,經過6年的快速擴張,目前已發展成占地500余畝、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在校生8000多人的規模。學校在銀行貸款有9000多萬元,幾個重大基建項目正在進行中,資金鏈已十分緊張。湯秀奎說,投資人已經為辦學傾注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個人很難再為學校輸入大筆辦學資金。
吳仁華表示,囿于資金壓力,大多數民辦學校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規模擴張、收費辦學、低水平運作,從而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隨著考生數量的逐年減少和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民辦高校也將逐漸完成從補償性教育到選擇性教育的功能轉變,‘以生養校’模式難以持久,一些不注重品牌、特色和教學質量的民辦高校注定要被淘汰。”
三、作答要求
1、請結合“給定資料”,歸納總結我國為什么要加強職業教育?(10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全面,有條理,不超過350字。
2、請結合給定資料談談如何加強我國職業教育?(20分)
要求: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300字。
3、針對資料6、7、8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結合資料5中提到的農民工職業培訓,請談談國外經驗對我國當前的農民工培訓的啟示。(10分)
要求: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250字。
4、某部門針對職業院校爭搶生源的問題召開研討會,有人提出了“四點對策”。
其一,各級政府要將職業教育放在教育問題的第一位來抓,盡可能多的為職業教育學校撥付教育經費,確保職業教育學校擁有足夠的辦學資金。
其二,對初中畢業生實行擴招,擴大職業教育招生人數。
其三,對職業教育學校實行分片劃分,本地區的學校招收本地區的學生,實現點對點的有序招生。
其四,加大對城市生源的招生力度,以保證職業教育院校教育經費充足,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農村生源的招收力度,對農村生源實行免費,從經濟上解決生存競爭問題。
這“四點對策”,內容上、表述上都存在問題。請指出這份“對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20分)
要求:(1)明確指出存在哪些問題;
(2)寫出相關的修改意見(包括寫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條理清楚,字數在500字左右。
5、就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進行論述。(4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正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總字數1000—1200字。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