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17公務員聯考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
A 我國“未來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
B 中央氣象臺用高科技的手段觀測天氣
C 人工分析預報在天氣預報中無可替代
D 天氣預報是科學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42.曾幾何時,歐洲殖民者走到哪里,朗姆酒就被帶到哪里。當地人被迫接受列強的殖民統治,但卻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朗姆酒,“為了得到朗姆酒,他們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殖民地地造就了朗姆酒。而朗姆酒的存在又促進了殖民地的不斷擴張。
作者在上述這段話中沒有表達的意思是:
A 殖民地人民喜歡殖民者的朗姆酒
B 朗姆酒幫助了歐洲殖民地的擴張
C 朗姆酒隨殖民擴張被帶到世界各地
D 朗姆酒深受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喜愛
43.家長、學生和雇主沒有參與院校管理的當然權力,但卻有對高等院校社會責任的問責權。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經費來源多元化。導致家長、學生以及雇主都成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關者。對于家長和學生而言,他們對高等院校責任的問責,更多在學生能否獲得良好的學習經歷和學習體驗,學校能否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畢業生,而且能夠針對企業和社會需求,進行直接投入生產和增加效益的應用型研究。
從上述文字我們可以得出:
A 高等教育大眾化容易受到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影響
B 高等院校應給予家長、學生和雇主社會責任問責權
C 高等院校的發展應考慮家長、學生和雇主的利益訴求
D 家長、學生和雇主的要求促進了應用型學科蓬勃發展
44.蝴蝶以其絢麗的色彩和優美的舞姿,贏得了“會飛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譽。蝴蝶翅膀豐富的色彩、各異的圖案造就了這美麗的精靈。有些蝴蝶在陽光下飛舞時翅膀會閃爍著金屬光芒,有些蝴蝶翅膀的色彩可以單一到通體只有一個顏色,也有蝴蝶的顏色可以豐富到讓人眼花繚亂。甚至還有人在蝴蝶翅膀上收集到了阿拉伯數字1-9和26個英文字母形狀的圖案。
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是:
A 蝴蝶是自然界美麗的化身
B 蝴蝶的翅膀豐富多彩、無奇不有
C 蝴蝶是昆蟲中極具有觀賞性的類群
D 在蝴蝶翅膀上有許多絢麗的圖案
45.目前正在向世界各地全面拓展的漢語國際推廣活動,必須將海外華人族群文化的現狀考慮在內,以全面促進漢語國際推廣,弘揚中華文化來發展軟實力是一回事,支持海外華人文化從中華文化的母體脫胎而出,成為當地社會的族群文化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以前者來取代后者,就會混淆華人學習母語與學習一種外國語的界限,混淆配合海外華人構建自己的族群文化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界限,對維護和發展華人與中國的政策關系是不利的。
這段文字強調的是:
A 應注意維護和發展海外華人與中國的正常關系
B 發展中華文化軟實力應與支持海外華人族群文化齊頭并進
C 海外華人文化應與中華文化巧妙融合,同時保有自身的特色
D 漢語國際推廣活動的前提之一是支持海外華人構建自己的族群文化
46.蝸牛參加了很多次動物運動會,成績如下:跳高,零;跳遠,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時一米;馬拉松,到了下一屆運動會開幕還沒跑完,結果每次都沒有得獎,今年,蝸牛參加了攀巖比賽,它速度不快,但卻登上了頂峰,獲得了冠軍。
與這個故事寓意最相符的是:
A 天生我材必有用
B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C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D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47.芭蕾,在中國若從清末在宮廷里表演算起,已經一個多世紀;如果從俄羅斯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上海開始教授也近百年。芭蕾舞與中國傳統審美確實存在很大距離,然而中國人卻能順利接受,百年來從未間斷。即便在“文革”那樣的歲月,芭蕾舞仍然暢行于舞臺,擔負起“樣板”的重任。芭蕾舞,曾經是歐洲宮廷欣賞的文化,進入我國卻實現了中國化,一批批中國選手登上國際賽場領獎臺。
這段文字敘述的主要是:
A 在中國芭蕾舞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
B 芭蕾舞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中國生根開花
C 中國人對芭蕾舞始終保持著開放的態度和持續的熱情
D 芭蕾舞成為一個外來文化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的奇跡
48.詩歌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紙質媒體上,要充分利用舞臺、影視等多種平臺,這樣才能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并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很多優秀詩歌作品本身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在走向舞臺、影視的過程中又融入了表演者的理解和感受,對詩歌進行了“第二次藝術創作”,輔以聲光電等多種現代藝術表現形式,極大地提升了詩歌的欣賞性和觀賞性。
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 借助當代技術手段,人民群眾對詩歌的理解遠勝古人
B 借助舞臺、影視等藝術形式,詩歌可以保持長久生命力
C 表演者對詩歌進行“第二次藝術創作”延長了詩歌的生命力
D 普及詩歌需要借助舞臺、影視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49.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學典型一樣,是說不盡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段、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去解讀它。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它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不同的解讀和理解構成了一部阿Q接受史,這部接受史沒有終結,也永遠不會終結。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不符的是:
A 阿Q 的形象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富
B 對阿Q的解讀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
C 對阿Q的解讀與讀者自身閱歷有關
D 未來的人民對阿Q會有更新的解讀
50.政府對公共風險進行管制,區別于其他社會事務的最大特點在于“決策于未知之中”,不確定性的存在,為風險管制的決策與實施增加了難度。鑒于此,風險管制者應該通盤考慮科學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忽視其中任何一項因素,都可能導致管制失靈
上述文字中,作者意在表明
A 公共風險管制的重要性
B 公共風險管制的復雜性
C 公共風險管制的多變性
D 公共風險管制的不可控性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