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熱點:環境稅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1 13:06: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事件概述
五年前,保護環境、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首次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五年過去了,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指標超額完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2.45%、14.29%,節能減排工作成績斐然。站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至此,爭論已久的環境稅征收問題,再次成為今年兩會廣泛關注的熱點。環境稅是否能真正抑制環境污染?目前環境稅出臺時機是否成熟?"十二五"規劃環保目標的提出,又一次將環境稅的征收問題推進了公眾視野。
模擬題
人民網對于目前正在熱議的環境稅的征收問題,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半數人表示支持,認為這將有利于環境保護;同時也有人對此表示擔心,認為征收環境稅可能會增加企業負擔。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近年來,與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如影隨形的,是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峻。環境問題的存在給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危險,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埋下隱患。"十一五"期間,我國雖然綜合運用了多種環境治理手段,但主要以行政手段為主,行政不僅成本高,執行效果穩定性也不好。在這種情況下,開征環境稅是我國治理環境的迫切需要。
環境稅是把環境成本內化到經濟成本中去,將政府管制、市場誘導、公眾參與三者結合起來,來解決一些深層次的環境保護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特別是對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行業一定會形成壓力和增加一些負擔,但長遠來看,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進一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環境稅的征收對于我們國家的環境保護工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1)環境稅開征意味著微觀主體將要為使用環境而付費,有助于社會環保理念的整體提升。
(2)把環境稅引入其稅收制度,依據"誰污染,誰繳稅"的原則,涉及大氣、水資源、生活環境、城市環境等諸多方面,可為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巨大作用。
(3)環境稅可以通過稅收的手段,在解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成本問題的同時,還能為國家公共財政籌集環保資金。政府可以使用稅收進行被污染環境的治理或對環保企業進行貼補,讓企業產生環保的壓力和動力。
但同時我們應該要意識到環境稅的實踐還面臨許多現實問題的考驗。政府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環境稅的征收是以科學測評技術為前提的,否則將難以確保效率與公平。
第二,征收環境稅的目的是以此為工具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政策,而非增加企業負擔。環境稅誕生后必然會對此前稅費體系產生觸動,是否會與燃油稅等鼓勵節能的稅種形成重復征收,相關部門需要對相關稅種進行科學規范,避免重復收費。
第三,環境稅征收后如何歸集、使用也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賬面公開與監管極為重要。一定要保證稅收能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最終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需要政府建立環境稅開征專向資金渠道,投入到環保工作中,而不能夠被挪用于他處。
同時,環境稅征收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政府還要提升技術創新、做好環保宣傳教育等工作,多管齊下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