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試題及解析(七)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 B[解析] 文段主要說明了海水酸化使魚兒“變傻”,影響魚兒的生存。A項,偏離文段主題;C項,說法片面,以偏概全;D項,過度引申,超出文段表述范圍。故本題選B。考試大論壇
2. C[解析] 文段主要強調很多化石因過分雕刻,成為失去意義的“假”化石。A項,文段沒有接著解釋化石的重要性;B項,文段沒有接著說明如何修理化石,可知文段不是強調如何修理;D項,文段只是說有很多化石為“假”化石,并沒有說博物館中多數為假化石,故排除D。本題正確選項為C。
3. D[解析] 注意區分理論與事實。AC兩項是科學家提出的浮質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理論,故不屬于事實,排除AC兩項;B項,“大氣中的浮質對氣候的影響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效果”是科學家根據理論采用的調查方式,也不是事實,亦排除;D項,屬于事實。本題正確選項為D。
4. C[解析]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目標,文段從一開始就提到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目標的特點,最后兩句又具體地闡述了現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目標。A項,說法片面;B項,以偏概全,社會定位主要是為了解釋人生目標,而不是文段針對的主要問題;C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項,屬于過度引申。本題正確選項為C。
5. D[解析] 根據②句中代詞“此”和轉折連詞“卻”,可以斷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順序為④②;根據①和⑤兩句中的關聯詞“則”,可斷定這兩句的順序應是①⑤,并且應當在②后對②中的“不同景觀”進行解說,然后③句過渡,⑥句指明原因。即D項為正確選項。D項符合提出問題(④②)——列舉現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這一思路。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